指引三峽迷途學子 林峻丞創立青草職能學苑
【政大之聲記者高于婷、詹妘鶯、康芷芸、劉信秀、李雯蒨的專題報導】
放學鐘聲響起,學生們紛紛背起書包踏上去補習班或返家的路途,但有一群學生和別人不同,他們埋頭刻著尚未完成的木雕作品,或是學習如何製作味噌,這樣的情景出現在「青草職能學苑」。
青草職能學苑是三峽第一所培育弱勢青少年的學校,「青草」象徵社區裡輟學以及弱勢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多半來自三峽地區的高風險家庭,三峽國中輔導處教師徐力瑋指出:「會容易形成中輟,應該都是家庭那塊沒有把他們抓緊,再來就是結交朋友這方面,很多那種廟會、出陣也很容易把他們拉走。」由於單親家庭和隔代教養等因素,使這些孩子在高風險環境下成長,甚至導致輟學。而同樣生長於三峽的青草職能學苑創辦人林峻丞看見了這些徬徨的青少年以及衍生的社會問題,便決心留在家鄉投入社區再造,創辦社會企業「甘樂文創」,並將愛鄰醫院舊址改造成青草職能學苑,於今年2月正式開始營運。
青草設計多樣性的技職課程供學生選擇,邀請技藝師傅進駐,教導學生釀造味噌、木雕等傳統技藝,林峻丞分享課程帶給青少年的轉變:「他們對於自己所選擇的東西會比較專注,而且願意花時間在那項技術上面好好學習,孩子透過這樣的訓練,他確定他好接下來要走的是什麼路。」除了技藝方面的學習,青草未來也將打造公益實習店鋪,培養學生經營管理的能力。三峽國中輔導主任劉遵恕也期望能參與此計畫,他說明:「其實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這邊小孩畢業之後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跑,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讓別的老闆去剝削他們。」他期許透過整合教育與商業資源,用技職教育改變這群青少年的人生。
青草職能學苑學生陳鴻陞坦言對體制下的教育興致缺缺,因此常與父母發生爭執,但在參加青草的課程後,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漸漸發生改變,他分享:「之前沒有參加這個課程的時候,她是希望我讀書,但是我不喜歡,但是我參加這個課程之後,我讓她知道我有在學習,沒有讓她失望。」技職教育給予學生適性學習的機會,教師們也採取正面的態度鼓勵學生,進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青草教師廖彩茹指出自己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在做的就是希望能夠讓這些小孩在適當的時候有對的大人陪伴他,去釐清他現在的問題,然後幫他找一個解決方向。」她認為教師也須扮演父母或朋友的角色,協助學生處理情緒問題,並陪伴他們面對挫折。
現今許多社區都面臨青年人才外流、地方產業沒落等問題,林峻丞認為改變此困境的關鍵在於「教育」,他表示:「只要教學現場的老師在教學去做設計,其實台灣的青少年就開始會跟土地產生連結,而未來當他出社會後,他才有那個脈絡可以回去他的社區。」他認為社區發展除了需要青年回流,更需從教育著手,讓高風險家庭的孩童在求學階段有機會看見社區問題,藉由教育建立自身與社區的連結,當他們未來有能力時,便可運用所學去活化地方產業。
「他很像個家庭一樣,都很照顧彼此都很互相幫忙。」青草職能學苑學生彭怡涵如此形容青草。家庭環境和體制下的教育讓這群青少年曾經迷惘,但他們在青草尋得家一般的歸屬感。未來,青草職能學苑也將陸續開設美容美髮、餐飲烹飪等課程,盼望翻轉三峽弱勢青年的人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