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艋舺(上)
走讀艋舺(上)
臺灣人有一句諺語。一府二鹿三艋岬,這是清朝時期全台最有名的三大城市,臺南府城,鹿港及艋舺,
由此可知,艋舺在臺灣的發展史上是很重要的地方,
也因此我們要今天要帶大家一起來走讀艋舺,認識臺灣重要的文史地區。
龍山寺
唐山過臺灣,在乾隆年間,由泉州來的新移民在這裡陸續興建了龍山寺、青山宮與清水祖師廟。
龍山寺是在西元1738年興建的,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舉凡議事,訴訟等均祈求神靈公斷,是居民的信仰中心。
龍山寺經歷的大地震與暴風雨,因此在民國八年,西元1919年重建成今日的相貌,廟裡的建築是三進閩南式宮廟建築,前殿有全台唯一的銅鑄蟠龍柱,殿內的螺旋藻井,不費一釘一鐵,全由斗拱相崁築構,轎頂式扁六角形鐘鼓樓等等,都是它的特色。
在民國74年政府公告艋舺龍山寺為二級古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國際文獻館。
青山宮
由於人們認為青山王有消除瘟疫的威靈,且和城隍爺一樣,掌理陰間司的法,因此在艋舺民眾心目中占有相當的份量
每年的「青山青山宮王祭典」,就是所謂的「艋舺大拜拜」繞境遊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可說是艋舺最有特色的節慶活動
遠離龍山寺的人山人海,在這裡可以靜靜的欣賞門前盤龍石柱和華麗的八角藻井,工藝十分精美. 還有廟裡的樑,柱,門,窗等都是木材製成,古色古香的氣息,是台北市少有的傳統式廟宇
清水巖祖師廟
清水巖祖師廟俗稱祖師廟,奉祀宋代的高僧清水祖師陳昭應,是安溪人的守護神,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關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薩、魁星及福德正神等眾神祇
清水巖祖師現存為三開間兩進兩廊兩護龍的建築形制,又稱為「七包三」。兩殿間以左右廊相連共同圍住中庭,兩側護龍與中軸建築以過水廊相接,為臺灣中型寺廟典型格局
2010年2月上映的電影《艋舺》,主角們所居住、結義的背景地點就是在艋舺祖師廟,大多數場景也幾乎都在祖師廟內,甚至有不少是在祖師神像前拍攝的。
當然,屬於艋舺的廟宇除了介紹的龍山寺,青山宮及清水巖祖師廟,另外還有地藏庵,三青宮,晉德宮,法華寺等等的廟宇,有機會大家都可以細細去走讀.
下一集的走讀艋舺將會帶領大家一起探訪剝皮寮,青草巷及佛具專賣街等等,希望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的家鄉--艋舺
公民記者 紫蓮 萬華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