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婚禮小物 打造肯納兒無限可能

2019/01/11 08:00
3,967次瀏覽 ・ 1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陳雅婷、蔡雯如/台北市報導】在小作所的桌子旁,肯納學員們被分派著做不同的工作。從將手工皂包上塑膠膜、裝進袋內、把袋子打上平結和結成蝴蝶,最後將袋子貼上貼紙,每一個人都專心完成分配到的任務,老師在旁的一點小鼓勵就會讓學員開心許久。肯納症便是俗稱的自閉症,起因是因為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發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其症狀主要有社會及情感互動的障礙、溝通的障礙以及反覆的固定行為。對一般人可能很簡單的事情,肯納兒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起步 板橋小作所據點設立

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於二〇〇四年成立,係以服務肯納症患者及其家屬為主。其中一項服務項目便是透過訓練肯納兒製作手工商品,像是手工皂、烘焙品等品項,將這些商品再延伸出婚禮小物,創造出更多肯納兒被看見的可能。基金會先是設立了行義坊與和平坊,藉由在這些小作所招收肯納兒,訓練他們在工作中學習,並肯定自我價值。

而後,因為新北市有提供補助款,加上板橋有其著名的婚紗街,基金會便考慮可以將其婚禮小物與當地的婚紗業者合作,在板橋設立小作所。

照片

由肯納小作所的學員,親手製作和封裝的婚禮小物。 攝影/蔡雯如

決定成立板橋小作所後,板橋小作所的社工黃俞榕坦言,最難的是要找地點。由於當地地段昂貴,而且政府補貼的有限,多數還是要由基金會自籌,所以一開始找到的坪數都不大。即使找到不錯的空間,房東知曉用意之後,也會因為想租給單純的住戶而拒絕,鄰居亦會擔心出入複雜。

後來遇到有一位房東願意幫忙,很親切的說,「社會局補助你多少我就租你多少」,於是板橋小作所才有了落腳處,並於二〇一六年正式開課。

黃俞榕說明,傳統模式多是身心障礙發展中心、日間照顧中心,這些中心在照顧方面會著重在心智障礙者生活自理的能力。但有一些孩子,他有生活自理能力,但工作能力沒有好到可以到庇護工場工作,或者他有很多能力是欠缺的,若是將這些孩子帶到日間照顧中心,可能會使他刺激不足而退化,因為心智障礙者年齡逐漸增長後,各方面將會逐漸退化。

小型作業所,簡稱小作所,便是一個介於傳統照顧中心以及庇護工場的場所,招收可參與作業活動但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場所之心智障礙者,讓心智障礙者能夠接受足夠的刺激,也能培養其工作態度。肯納兒在內作業工作之餘,有時客人也會來到小作所看一看產品,這也讓肯納兒與其他人接觸認識,更能讓大眾看見肯納兒的努力。

學習 肯納兒熟能生巧

肯納兒在小作所主要的工作內容為產品的包裝,內部的手工商品均由肯納兒親手製作,烘焙品方面會交由專業的師傅,或是北投行義路的小作所學員來製作師傅負責調配比例和烘烤,學員則輔助做麵粉過篩、揉麵團,和餅乾的塑形。由於接到訂單之後,基金會會分配每個小作所做不同的事情,像是行義坊主要進行烘焙的工作,而板橋坊會在送來產品後進行婚禮小物的包裝。

黃俞榕表示,分配工作給肯納兒的時候,會把一般人可能就能完成的工作,分細一點,讓每個肯納兒去學一小部分,例如將打蝴蝶結的動作拆成平結和結成蝴蝶,有些擔承平結的動作,有些負責結成蝴蝶的部分,從粗的繩子開始練習,再慢慢練習到細的,甚至雙條的繩子。

照片

學員在包裝商品打蝴蝶結的過程,都需要經過反覆練習才能做到。 攝影/蔡雯如

沒有工作訂單的時候,社工和老師會指導肯納學員做不同的訓練,像是摺紙的練習,之後接到訂單,便能從事折產品外盒的工作。主要的目的是讓肯納兒有事情做,進而讓他們獲得成就感。黃俞榕表示,「因為過去經歷的關係,很多肯納孩子的自信心比較不足,我們希望藉由這些產品對他們有一些肯定。」

在商品上面,會印製學員的畫作,這些畫作是從平時休閒或藝術課程中保留下來的,作品旁邊會放作畫者的名字,「每一個人都希望被別人看到、被別人肯定,當你看到自己的作品印在上面,你的工作動力就來了。」

學員林博安害羞地表達,在老師指導以及一次次的練習後,他在板橋小作所中學會了很多東西,例如裝袋、封口、折箱子的內層等等,也在小作所中交到了很多朋友,感到很開心。

肯定 看見小作所

黃俞榕表示,其實市面上跟基金會類似的產品目不暇給,公益商品的選擇也不是只有一個,新人願意選擇基金會的婚禮小物當作喜餅,或當民眾參與婚禮,拿到婚禮小物後,進而打電話來詢問,她認為這都是對小作所的一種肯定。

黃俞榕說,她感到很開心的是,民眾或新人來到小作坊選購商品時,會特別詢問商品有沒有基金會的資訊,「這讓我覺得,這些人是真心的想要讓更多人了解我們、認識我們。」

照片

肯納板橋小作所的社工黃俞榕因立志助人,而開始投入社工工作。 攝影/蔡雯如

接納 基金會的願景

年節或是假日到來,社工與老師會帶著肯納學員到社區拜訪,走訪前,社工會先與店主或業者事前聯絡,詢問是否方便來到店家造訪,經由這些社區參與的活動,讓大眾消除對肯納兒的刻板印象。

「希望未來社會大眾可以用更多更接納的態度,去面對這些孩子,願意去了解他們、接觸他們。」就如同肯納的意涵,肯定與接納,黃俞榕期望透過更多的機會與管道,讓更多人認識肯納兒。

基金會發展至今,擔心的問題仍在 — — 當家長的年紀越來越大,肯納症的患者也會在年齡逐漸增長之後,刺激不足而逐漸退化,如此一來肯納兒的未來該怎麼辦?黃俞榕表示,在北投行義路的小作所,由於學員年紀偏大,已有學員退化的情況發生,像是跟一名學員交代要務,從前可以記五六件事情,但現在囑咐三件,他就無法記得。

於是基金會發想了「肯納莊園」的念頭,期望設立一個可以照顧肯納兒的地方。目前在龍潭已經有一塊空地準備興建,但要從一塊空地無中生有,還需要一段很長遠的距離要走。

採訪側記

由於肯納學員面對陌生人時會很害羞,所以採訪過程是在社工的陪同引導下,一步步誘導他們回答問題的。在與肯納學員對談前,覺得很緊張,害怕說出什麼話或是做出什麼舉動,讓他們感到害怕,但一切都是我多慮了。雖然學員們只能答覆簡單的問題,可是他們還是會對我羞澀地笑,能感覺得到他們釋出的善意。也從社工分享的故事中,慢慢認識肯納兒,更在故事中發掘他們的可愛之處。

延伸閱讀

iCAN語言圖卡 助自閉兒溝通無礙

星兒動起來 自閉孩童適應體育

愛肯樂活工場 自閉兒的手工饅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