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造林 談碳匯也講保育
文/王茹涵(低碳生活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
走進比鄰著金殿森林公園的「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舒服而清淨的空氣,充斥著小而溫馨的辦公室。「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YGF)是一個由雲南省林業廳、保護國際(CI,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及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共同發起支持的年輕組織,在基金會眾多的業務中,其中一項十分吸引我的注意,那就是造林碳匯計畫。
四百頃森林 三十年碳匯不到五千萬
事實上在2007 年時,雲南省林業廳、CI、TNC以及YGF部分工作人員 (當時YGF還未註冊成立),於雲南騰衝縣完成了第一個小規模造林的示範計畫,並在通過德國第三方機構的認證後,使騰衝項目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社區暨生物多樣性多重效益》(CCBA)標準的金牌項目。該計畫面積467.6公頃,涉及騰沖縣的3個鄉,5個村和一個國營林場,共計433戶,2,108人。估計在30年的項目期內,可以產生相當於15萬噸當量的二氧化碳排減量,創造800個臨時或者長期的工作,並產生102~15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將近五千萬)的碳匯價值,以及近4,000萬美元(約合台幣13億2仟多萬)的木材收益。
同時,該計畫也利用生長快速且生物多樣性價值高的本土樹種進行造林活動,也有助於抑制外來種--紫莖澤蘭--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目前YGF這個基金會在雲南省13縣選定了11個新的林業碳匯計劃地點,共包含有17,604公頃,如果計畫能順利進行,在 30年內估計可以產生700萬噸的碳匯量。
造林工作 應以保存生態為主
我設想,這些執行人員都是林業專家,要進行碳匯項目應該不是太困難。但跟基金會的人員聊過以後,我才發現,造林碳匯的甘苦真不是外人看的到的。
談到造林工作最大的障礙,外聯部主任蘇騰偉坦言,造林工作實際上的困難是土地很難取得,主要是因為依照CDM(清潔發展機制)的規範,很難取得完全符合規定的土地。為了要進行造林,規劃人員首先要做的便是土地調查,而基金會目前主要選定的區域,是無林地以及保護區重疊的範圍。之所以要考慮到保護區的範圍,是由於造林實際獲得的碳量並不大,而為了考量綜合效益,在保護區內造林以保存獨特且重要的生態就顯得很重要。
然而造林工作需要有投資方的參與。一般而言,造林可以獲得的經濟效應若分為十等份,則木材的利潤約有九成,來自碳匯的收益只有一成。但是種植在保護區內的樹木是無法砍伐的,所以就缺少了來自木材的利潤。
YGF為此的配套措施是在計畫區內種植八角、木漿子以及茶葉等經濟作物,以提高當地社區的收益,但是目前計畫接洽中的投資方不願意出這份經費。若沒有這些額外收益,保護區將沒有足夠的經費來維護成長的樹林,這些經費又會變成是投資方的責任。因此如果投資者不願意為額外的經濟作物投入初期經費,要持續維持造林計畫的品質變得十分困難。
社區參與 造林計劃成敗關鍵
以YGF造林執行者的角度看來,他們並不看好造林的碳匯效應,但是認為這仍是一個重要的工作。主要原因有幾點:
第一,碳匯可以看作是生態補償的一個實驗,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生態補償這個概念才剛起步,許多組織正考慮將此概念運用在各種自然資源管理的方面,例如水資源補償等等。既然造林碳匯已經有現成的遊戲規則,剛好可以作為廣泛生態補償的一個前驅者,看看這樣的管理方法是否能在中國大陸產生效果。
再者,造林存有許多生態效應,不只是吸收了二氧化碳,在保存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功效。最後,碳匯項目開啟了社區參與的重要性。在執行的過程中,YGF深刻的體認到,碳匯造林並不是一個由上而下的計畫,在地社區的經驗與參與往往才是計畫成敗的關鍵,因此他們認為造林計畫開啟了社區參與的契機,為未來社區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造林計畫是長期的,第一期就是30年,很難擔保碳匯量的永久性,以及人為的變化因素。像是廣西珠江流域的全球第一個註冊成功的大型造林CDM,就已經有當地的農民反悔,因為有其他投資者出比碳匯利潤更高的價格要租賃土地。面對這樣的情形,YGF認為除非民眾真正的體認到造林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否則只基於碳匯不怎麼誘人的利潤,是很難說服民眾長期參與的。
目前YGF面對的困境是,由於造林計畫很難吸引CDM的買家投資。因此他們較傾向往自願性市場發展,因此目前它們已經完成的計畫都已得到CCBA的認證。在騰衝執行的碳匯計畫也已經在自願市場賣出了兩萬噸的碳。這個數目雖然不大,但卻是一個好的開始。YGF也希望未來國際間的遊戲規則會有所改變,可以不需要承擔30年管理的風險,才能更吸引投資者的興趣。另外它們也著眼未來有一天當中國被納入須減量的國家集團時,中國國內產生cap and trade 市場,到時候可能造林碳匯會更被重視。
減少毀林 比造林還要困難
而對於國際間日漸升溫的「減少毀林(REDD)」,YGF也提出基層執行單位的看法。令我驚訝的是,他們認為REDD執行起來會比造林還要困難。事實上根據YGF林業專家的看法,中國由於保有非常大面積的林地,因此考慮REDD其實是對中國有優勢的。然而他認為,砍伐樹林的背後即意味著經濟利益的衝突。
以雲南來說,橡膠林是大宗的經濟來源之一,若是要求不許伐林以開墾橡膠林,一定會遭受很大的反對。在目前經濟發展掛帥的中國,環境利益往往是被犧牲的。例如某地方政府為了開採石灰,甚至可以公開的炸白頭葉猴的保護區,而不用提供任何補償。因此即使是雲南省的林業廳對REDD持有高度的興趣,但他們已經可預見地方政府的反對。另外跟國外大部分的專家意見類似,REDD在實際操作與計算上有很大的困難。YGF的專家認為當前在碳匯的選項中,加強森林管理的效果是最好,且成本也是最低的,但是跟REDD一樣,如何估算碳匯量是最主要的難題之一。
跟YGF的工作人員談完之後,我轉頭看到牆上標著碳匯計劃地點的雲南省地圖。我在想,這圖上每個點都代表著林業專家的心血研究、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成千上萬的農民生計。然而氣候政策的不確定性、碳市場投資方與仲介者的商業利益,都會深深影響這每一個計劃點。不知道那些光鮮亮麗的聯合國代表在談判桌上制訂遊戲規則時,有沒有仔細思考過那些條文將會有多大、多久的影響呢?
關於作者
王茹涵,曾在3個國家求學,4個國家定居,獨行12國,足跡遍布18國108個城市。喜愛自然生態,更愛致力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耶魯大學森林暨環境學院學成後,即回國任職於工研院能環所,現為自由作家。
【延伸閱讀】
《塔島的森林 全球護林標竿》林思吟 28-Aug-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是在減碳,還是在賺錢?》王茹涵 13-Jul-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