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參與式工藝 燒出三星之美的青花瓷

2019/05/06 20:00
2,66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黃佩瑄、許芷瑄/宜蘭報導】田園風光和落羽松秘境,是宜蘭三星鄉的寫照,三星四季青花瓷就坐落在田野間。如同老闆李哲榮想將對在地環境的觀察傳達給來訪旅人,瓷器融入了許多三星元素,無論是青花瓷的圖騰、土壤的運用,還是與人互動後激盪出新的設計火花,都是他對這片土地的情感與認同。

照片

坐落在田野間的三星四季青花瓷工作室。 攝影/黃佩瑄

田調重新認識家鄉 李哲榮的創業之路

從小生長在宜蘭的李哲榮,從復興美工、東海大學美術系西畫組到美國電腦藝術研究所,畢業後從事廣告特效相關工作,也在一些設計學校兼課。結婚生子後,李哲榮決定從台北回到故鄉三星定居,對離家多年的他而言,家鄉必須重新好好認識,「回到宜蘭後,環境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我開始想透過田野調查了解生活環境、周遭的動植物和人事物,對生活在這邊很久的人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從我的角度來看,三星的每樣東西都很生動和有趣。」

除了進行田調,回到宜蘭教課後,李哲榮也發現動畫和多媒體等設計步調和在地較有距離感,因此開始尋找適合宜蘭學生和環境的事物。剛好他有一位朋友從事陶藝創作,製陶從練土、拉坏、修坯到陰乾、拓印、燒製的過程,每一步驟都要謹慎對待,不能操之過急,至少歷時三個星期的製程讓他深覺陶藝緩慢的工藝型態和宜蘭的生活非常契合,便於二〇一四年創立三星四季青花瓷。

照片

三星四季青花瓷創辦人李哲榮。 攝影/許芷瑄

李哲榮說,當初選擇以陶瓷的其中一種品項「青花瓷」來創作,是當他找尋陶瓷歷史的過程中,發現青花瓷用色簡單,率真的風格和他想傳達的環境之美非常符合,「我只是想要把在三星的觀察告訴別人,所以不需要炫麗的顏色和技巧。」

融入在地元素 科技顛覆傳統

將在地人事物結合陶藝是李哲榮的目標,最初創作時便開發一種加入三星土壤的混和土,不過也因此遇到一些困難,像是這種特殊土質在燒製時會有不可預期的變化,導致成品的良率降低,耗費成本的結果就是提高售價、更難被消費者接受。再者就是使用器皿的習慣,有別於日韓多使用觸感較粗糙的陶器,華人更喜歡亮面乾淨的器皿,混和土製成的陶器會帶點黑色的顆粒,因此很難進入家庭中。有感於此,李哲榮便改變策略,將混合土放入藝術類作品,日常器皿則回歸純陶瓷製作。

除了土壤的運用,鑽研陶瓷歷史的李哲榮更發現,早期歐洲人製陶是在一般的土壤上以白色的土或釉藥覆蓋,燒製出來便會有像瓷器一樣的效果,李哲榮覺得先人的作法很有意思,便決定採用這種方法製作,一千兩百多度的燒製溫度也比傳統瓷器低,「一般瓷器燒的溫度非常高,可以做到非常薄且帶有一點透光性,看起來比較高貴和冰冷,但我們想做的是樸實、貼近生活和有溫度的器皿,因此製作出來的成品看起來是青花瓷的外貌,顏色和觸感卻像陶瓷。」

照片

瓷器製作流程圖,製作順利約耗時三個星期。 圖片/黃佩瑄

喜歡創新的李哲榮更顛覆傳統做法,將科技融入瓷器中,除了開發獨特的「拓繪」技術,以機器雷射切割青花圖騰,也運用3D列印的製做把手支撐器等輔具,讓一成不變的製陶過程有趣許多,未來也計畫引入機器手臂降低時間成本,「當傳統產業與科技結合,製作的門檻就降低很多,可以吸引更多人接觸。」

照片

以3D雷射切割、融入三星在地元素的青花圖騰。 攝影/黃佩瑄

參與式工藝 人與環境的對話

因為講求人和環境的關聯,李哲榮也致力推廣「參與式工藝」理念,開設體驗工坊,講解陶藝的歷史,也希望大家對在地有所認識後,從環境採集素材繪製屬於自己的圖騰。此外,他也執行「阿嬤的碗盤」、「台灣的餐桌風景」等計畫,從與街坊鄰居的聊天中發現宜蘭年輕人流失的現象,一次與社區阿嬤的交談中,得知她的孩子都外出工作,家裡兩老不需用到太多碗盤,李哲榮便設計出底下可以盛飯、上面可以裝菜、吃完還可以盛湯「一碗就搞定」的碗公;還有一位飼養公雞的阿嬤,想要一個能放醬油和自己醃漬醬菜的器皿,李哲榮聽完後便設計了尺寸較大的碟子,融入公雞圖案的青花圖騰,讓阿嬤愛不釋手,「不論我們參與她們的生活還是她們參與我們的創作,都是因為互動產生了新的火花。」

照片

李哲榮推出「阿嬤的碗盤計畫」,設計出「一碗就搞定」的碗公。圖片/三星四季青花瓷

想辦法做出服務別人的器皿前,要先有服務別人的心。李哲榮的參與式工藝理念從社區推行到年輕一輩,和文化局合作、目前已邁入第三屆的「宜蘭青年工藝師衛星計畫」就此誕生,希望培養在地工藝師,只要設籍宜蘭的年輕人都可以報名,再透過甄選決定最終人選。令他驚訝的是,原來宜蘭就讀設計相關科系的年輕人其實不少,參與計畫的都是想要留在家鄉做些什麼的青年,李哲榮除了教導如何製作瓷器,也提點品牌經營和行銷的要訣,至今已有四、五位結業工藝師能自立並對外銷售作品,「品牌的培養需要時間,如果他們很快出去闖會非常挫折,因此計畫的原意就是要帶著他們足夠壯大到自立創業。」

照片

員工正在拓繪和修飾素燒完的瓷器。 攝影/黃佩瑄

與在地異業合作 打造陶瓷聚落

工藝與在地的連結也拓展到異業,像是與宜蘭的化妝品保養廠商、木作家具業者和茶行合作,除了以聯名的方式由李哲榮設計化妝品包裝和茶具,也將青花瓷鑲嵌在木椅上,形成獨特的家具設計。

李哲榮還希望將三星打造成陶瓷聚落,「雖然材料鶯歌才有,人力也很難找,但三星沒有這些東西,就從我們開始去試試。」此外,李哲榮更希望宜蘭能成為台灣的工藝之都,除了因為離台北很近,跑銷售或辦展覽都比其他地區方便,宜蘭的可用空間也很多,不論是向政府申請或是私人空間的取得都相對容易,「創業很辛苦,過程中太多作品會失敗,也要承擔很多跟人有關的事情,但同時又很有意思,時常有人鼓勵我們要繼續做下去,困難很多,也很容易遇到幫助。」

照片

經過素燒、拓繪、上釉和上保護色後,等待第二次燒製的器皿。 攝影/黃佩瑄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三星吹來的風冷冷的,下了計程車,走過田野,在一處隱密的地方發現了小巧的木造工作室。訪談過程中,來體驗手作的孩子們開心嬉戲,開始畫圖騰時,又專注地一片靜謐;一旁的李哲榮老師頭戴頭巾、身穿圍裙,時而和孩子們討論作品,時而到戶外為素燒上釉完的半成品噴上保護色。與老師道別後,天空下起綿綿細雨,空氣中飄著草香,霧濛濛的田園風光,讓三星顯得更神秘了。

延伸閱讀

千年傳統釉藥技術 因化學而重生

家族四代產業 蘇正立「窯」出新篇章

傳統佛具再創新 結合文創生活化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