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全球氣候會議倒數45天:小島國高呼「我要活下去」

2009/10/23 12:04
2,149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文/李河清(國立中央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美國最受歡迎的實境節目「我要活下去(Survivor) 」,自2000年開播以來已經邁入第19季,造就了18位百萬富翁以及無數閃亮的實境藝人。該節目的特色,在於移植文明人進入蠻荒,並窺探他們如何在自然與人心的險惡中爾虞我詐。外景地點從高原、叢林一路開拔到沙漠,但是最受歡迎的,19季裡總共出現了11次的,卻是異國風情洋溢的熱帶小島。但當我們坐在客廳沙發觀賞螢幕上的都市客,為了高額獎金拼個你死我活的同時,島嶼國家卻正面臨真實版的「我要活下去」。



小島國 氣候變遷最大輸家

   島嶼國家在氣候談判上,有其獨特的地位。如:1)受創最深--全球暖化導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直接重創島嶼國家。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第四份的科學評估報告,在2100年以前,海平面將上升18-59公分。平均海拔低的島嶼國家只能任憑海水淹沒;2)破壞最少--島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僅佔世界的0.06%,微乎其微,卻成了全球暖化負面衝擊下最直接的犧牲者。3)應變災難能力最差--絕大多數的小島都屬於發展中國家,地處孤立、資源有限、基礎建設薄弱,又因為人口稀少,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無法達成規模經濟,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島嶼國家的應變能力更顯落差,而成了「弱勢中的弱勢」。


   以馬爾地夫為例,其平均國土高度僅高出海平面150公分,只相當於一人身高,因此島上近30萬人口,必須天天面臨國土消失的生存威脅。馬爾地夫現任總統納希德(Mohamed Nasheed),最近搶盡了新聞版面,一方面宣布馬爾地夫將在2020年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國家(carbon neutral nation) ;另一方面則每年計畫籌措10億美金,有意在斯里蘭卡、印度等國購買土地,為日後舉國遷移預作準備,儼然成為小島國家的國際代言人。如果買地遷國此舉成真,這將會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我要活下去」行動之一。


今日CO2濃度 足以令小島國覆亡

   在今年,納希德也被時代雜誌獲選為本年度的環境英雄;而9月22日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議開幕式中,納希德則代表小島國家,大聲疾呼工業化大國盡快採取減碳行動。10月17日,納希德舉辦了史上第一次水下內閣會議,率領部長們帶著氧氣筒、身著潛水衣,全副武裝的在海平面五公尺下進行會議,並發表求救信函。10 月24日馬爾地夫更將與環境非政府組織350.org合作,共同發起國際氣候行動日,強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維持穩定於350ppm,對島國生存的迫切性與必要性,除希望凝聚公民行動意識,並呼籲國際社會以實際行動取代空談。



   合縱連橫的氣候談判中,小島國家於1990年組成「島嶼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結合42個低漥海岸國家以及小島國家,共同爭取島嶼國家的共同利益。AOSIS之內,再選出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成立次組織:發展中小島國家聯盟SIDS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面對12月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談(COP 15), AOSIS與另一個貧窮國家組織--低度發展國家組織(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組成戰略結盟,倡議氣候減量方案,其細節如下:

 1.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必須長期維持穩定於350ppm的標準

 (目前濃度為387ppm)

 2.全球平均地表氣溫增高的幅度應維持在攝氏1.5度以下

(目前談判共識的臨界點則為攝氏2度)

 3.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於2015年達到最高峰,而後下降

(目前談判的中期減量目標為2020年,長期則為2050年)

 4.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於2050年前,比1990基準年的排放量減少85%

(目前談判的長期減量目標為50%)

 5.富裕國家(也就是京都議定書條文中的附件一國家),在2020年前,必須比1990基準年的排放量減少45%

 (目前談判的減量目標草案中,歐盟提出20-30%,日本提出25%,美國除外的其它G8國家則提出15-21%)

   總體來說,島嶼國家聯盟所提出的減量建議方案,雖然獲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主席帕卓里(Rajendra Pachauri)與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Nicholas Stern)的支持,但與目前所進行的實際減量內容,還存在著一段明顯的差距。

   離哥本哈根氣候會談倒數45天。從一回合又一回合的氣候談判中,我們看見小島國家的領袖,慷慨激昂地為生存穿梭奔走,但是他們的聲音,卻往往淹沒在一場又一場的大會閉幕式中。

  正如同他們的國土,一吋一吋的正在被海水淹沒。







關於作者

李河清,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Albany)政治學博士,長期投入環境政治、環境外交、環境安全等新興研究領域;規劃並推動科技與社會學程;參與氣候變遷政策網絡(COMPON)國際研究計畫,並持續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COP 13, Bali, 2007; COP 14, Poznan, 2008 以及COP 15, Copenhagen 2009。

【延伸閱讀】

《外交可休兵 抗暖不能停》李河清 22-Aug-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暖化 應視為國家安全問題》張楊乾 4-May-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