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IPOD

2010/01/07 16:28
1,716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選擇的原因:
  在公車、捷運等交通工具上,甚至是路上的行人,常常會看到有人帶著耳機,聽著mp3裡面他最喜歡的音樂。聽mp3隨身聽真的是很普遍的休閒,也是一個消磨時間的好工具,它可以陪你等車、坐車,甚至騎著腳踏車,跑步都能陪著你,可以說是出門在外必備的東西。
mp3 廠牌百家爭鳴,價格有高有低,大家都如何選擇mp3呢?目前最熱門的就屬Apple蘋果公司所出品的ipod。ipod究竟是怎麼樣的一項產品,能讓這麼 多的人都趨之若騖呢?一樣是mp3隨身聽ipod卻比他牌的隨身聽更為熱門,價格也高出許多,ipod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可以讓人們願意多花更多錢去擁 有它?

選擇的原因:
  在公車、捷運等交通工具上,甚至是路上的行人,常常會看到有人帶著耳機,聽著mp3裡面他最喜歡的音樂。聽mp3隨身聽真的是很普遍的休閒,也是一個消磨時間的好工具,它可以陪你等車、坐車,甚至騎著腳踏車,跑步都能陪著你,可以說是出門在外必備的東西。
mp3廠牌百家爭鳴,價格有高有低,大家都如何選擇mp3呢?目前最熱門的就屬Apple蘋果公司所出品的ipod。ipod究竟是怎麼樣的一項產品,能讓這麼多的人都趨之若騖呢?一樣是mp3隨身聽ipod卻比他牌的隨身聽更為熱門,價格也高出許多,ipod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可以讓人們願意多花更多錢去擁有它?

接觸的對象及經過:
  我們主要的接觸訪問的對象為大學生,訪問的過程中發現到,大家都想買ipod,每個人的原因不外乎是ipod比較有名,且周遭的朋友大多數人也使用ipod。
組內成員也曾向朋友借一台ipod touch來看看它的功能,ipod touch功能真的滿強大的,除了最基本的音樂功能外ipod touch還能看影片、看照片、玩小遊戲,此外在可以無線上網的地方也能上網,讓你可以隨地上facebook,看youtube,甚至ipod touch被比喻為iphone的精簡版。
  但是難道其他品牌就沒有跟進嗎,就我們所看的到的資料,Sony所出的Walkman裡面的功能是可以和ipod抗衡的,但是多數的人還是會去選擇ipod。

發現到什麼:
    根據幾位受訪者的說法我們可以發現,使用ipod而不是使用他牌mp3隨身聽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周遭朋友或同學都是使用ipod,自己要是使用它牌的隨身聽似乎就是跟不上流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同儕效應」。當你在一個群體中,而大家都擁有一樣東西,或是有一個共同的話題,但自己沒擁有或是無法參與那個話題,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歸屬感,於是便會積極的想去獲得那樣東西或是去了解那個話題,讓自己感覺是這個團體的一份子。此時ipod就變成了一種認定是否為同伴的符號了。
ipod在2001年推出第一代時是世界上第一台的硬碟大容量的mp3隨身聽,也因此ipod在mp3隨身聽的市場是屬於火車頭的角色。ipod打從一推出就是以外型取勝,再加上Apple品牌的知名度,擁有ipod漸漸變成一種潮流。這是一種資本家的手段,也就是法蘭克福學派所提出的「文化工業」,其中阿多若提到”在所有的生產部門中,專門迎合大眾消費、基本上決定了消費信值得產品,都是有計畫的製造出來的…… 。文化工業刻意由上而下的整合了其消費者。”(1991:85)讓消費者覺得有ipod是好的,讓消費者滿足當下的慾望,我想這可以用馬克思所提到的假意識的理論,以及異化理論來解釋,也就是說商品的交換價值超過了實用價值。
ipod最近推出的機種雖然功能五花八門,但我們在購買mp3隨身聽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該考量它在音樂方面的功能。其實大部分的mp3主要功能都差不多,你買一個mp3最主要的不就是要聽音樂嗎?但是裡面的訪問有提到ipod還必須運用專屬的軟體才能將歌灌入,為何大家還是想要選用ipod?我覺得資本主義先造就一種假需要,讓人們先覺得聽mp3是一件生活的必須,不管是搭車、搭捷運,你都可以隨心所欲的聽自己喜歡聽的音樂,耳機一帶上就造就一個另外屬於自己的世界隔絕外面的嘈雜,再來我將運用馬庫思所提出的「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裡面提到”娛樂漢資訊工業令人難以抗拒的產出物,夾帶著指定的態度和習慣,特定的知識與情緒反應,讓消費者樂於和生產者結合,從而和整個工業結合。這些產品灌輸、操弄。它們宣傳一種錯誤意識,這種意識對自身的錯誤渾然不覺……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1968:26-7)也就是所謂的假需求,購買ipod的假需求,換言之也就是ipod,夾帶著指定的態度和習慣,特定的知識與情緒反應,也就是人們的生活習慣、需求、喜好...等等,讓消費者和生產者結合,也就是消費者購買ipod,讓ipod有了資金再去生產更具科技或更受喜愛新一代的ipod讓消費者購買形成一個循環,但獲利者永遠都是資本家,也就是說在這個循環中apple公司成功創造了某種意識形態,讓大眾覺得買ipod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沒有ipod就跟不上時代、好像大家都有ipod自己沒有就遜掉了,其實仔細想想ipod的功能真的有比一般販售的mp3強那麼多嗎?昂貴的ipod跟一般平價購買的mp3的價差上面能如實的反應在功能的強弱方面嗎?我想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問題,或許我們也可以給個假設,如果沒有ipod那麼你會選擇買哪個廠牌的mp3呢?我想這是個蠻有趣的問題。
  另外,里歐羅文奈提到文化工業讓大眾短視近利,除了當下的滿足,看不見真正的未來,也就是說apple公司成功的運用了ipod這些產品利用廣告宣傳灌輸和操弄某些意識給大眾,是一種錯誤的意識,但是民眾卻無法察覺到這些意識的錯誤,反而把它認知為是一種對的生活方式,而且如果用ipod更能提升自己生活方式的品質、地位...等等,讓你覺得使用了ipod不但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更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優越性,不過卻會將我們限制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下而不能有所突破,我想就是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循環概念,我們因為工作之餘而想休閒也就是聽ipod,然後ipod又出了新款告訴大家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質,於是我們又努力賺錢想要購買新的ipod,就會陷入一個循環,用一句話簡言之,也就是工作讓我們投入大眾文化;大眾文化又帶我們回到工作,無法有新的嶄新突破。
  我想不僅是ipod我們身邊有許多商品是否都開始漸漸有這樣子的趨勢,像是為何咖啡都喝星巴克?帆布鞋都買all star?我想意識形態是很可怕的產物,我們無法發現意識形態的存在,但希望大家思考是不是有些東西真的有這樣子的價值和必要性的存在,還是只是為了跟上流行?是一種被創造出的價值和需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