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田雞從哪來?蛙農工作日誌

2020/06/01 13:16
3,926次瀏覽 ・ 4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養殖工事 蛙農辛勤無人知

在嘉義縣民雄鄉的福權村中,18頂白色帳棚內,遍布青蛙鳴叫的聲音,走近一看,有三十萬隻蝌蚪,以及數百萬隻青蛙。這裡是青蛙的養殖場,每天餵食飼料、換水,依照青蛙大小分送不同市場,還得控管健康狀況,這就是蛙農每天的例行公事。

青蛙養殖業者 鄭文瑞:「這都是外來種,現在的品種,都是我們臺灣的品種,和馬來西亞品種在一起(交配)。這個是公的,公的(是)黑的,這個是母的,母的比較大隻,公的比較小隻。(青蛙)會生病,會拉肚子、會腸胃炎,水很重要,每天換水就不會生病。」

 

田雞料理店家減 傳承記憶蛙料理

田雞料理對許多長輩來說並不陌生,而蛙農認為近年受到「不殺生」觀念的影響,經營青蛙料理的店面與養殖業者逐漸減少。不過在民雄第一公有市場,依然有一家小吃店,與福權村的蛙農互相合作,並透過世代傳承,持續經營著田雞湯、炸田雞等等料理。

青蛙料理小吃店業者 何泳志:「(青蛙料理)從我阿公他們開始做,做到現在,(我是)第三代就對了。冬天(生意)一定比較好,大家比較喜歡吃熱的,這就是在外面(養殖場)別人養的,打電話(就會有)人載過來。(進貨從)民雄福權村那裡,他養很多(青蛙),他的產品算不錯,他的品質、養的環境很好。」

 

青蛙養成記 撇步不容易

養殖青蛙的鄭伯伯,今年高齡81歲,過去在台北的煉油廠工作,50歲時兒子接管工廠,回到嘉義將近三十年,在四哥的引介下,培養出養青蛙的興趣,開啟事業第二春,磨練了不少經驗和養殖訣竅。不過由於年紀的關係,許多工作執行起來,相當不容易。

青蛙養殖業者 鄭文瑞:「每一天都換水,還有餵飼料,還有拔草。到我這個年紀,你就知道做工作很辛苦,我養青蛙13遍才成功,養下去,明天看很漂亮,後天來沒半隻,死光光。你沒興趣也不會想說要養這個,這就是做興趣,不然我工廠做好好的,我為什麼要回來養這個。」

 

餐桌上的田野青蛙 細心人工養殖

現今能看到青蛙養殖場和料理的機會,已經越來越稀少。青蛙的產製也從田野間捕捉,改為人工養殖,在蛙農細心的培育下,使得長輩們記憶中傳統的田雞料理,得以延續下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