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網友鍵盤戰 偏見形成

2020/06/15 15:35
3,07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鍵盤戰 在開打之後

鍵盤戰指社群媒體平台上對立兩方的網友發生激烈爭執的現象。針鋒相對的言論不僅可能影響閲聽眾的心情,更可能在無形之中塑造對立。

網友 潘鈺凱:「我自己覺得我在網路上還滿活躍的,比較印象深刻的(鍵盤戰事件)可能就是像去年、前年的同性婚姻合法,或者說像精神疾病汙名化。」

網友 林荃甫:「我印象中的比較會跟人家在網路上論戰或討論的部分應該是違規停車以及最近的振興券的部分。」

網友 潘鈺凱:「發表自己意見的人多少都是有自己的立場,有時候你會覺得說,可能自己會不太了解為什麼對方會跟你有不一樣的立場,然後你會很嘗試去說服人家,然後對方可能會覺得你才是不被接受的那方,或是對方可能就是直接用攻擊性的言語來回應,那這時候通常就會覺得說,就好像我想要很努力地說服你,但是你卻不領情,難免會有些失落。」

網友 林荃甫:「你看到一些立場跟你相左的,或者是跟你(立場)不符的人,你當然會想要去跟他做爭辯,一開始會說你說的都不對,但是之後會細心地去看他在乎的點是什麼,然後我們去解釋給他聽。那有些人他還是在鬼打墻,那當然你會覺得有點無奈,無奈的心情會比較多一點,但是如果有人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而且能接受,最好是還贊同,那我們就會很開心。」

 

失效的理性溝通

鍵盤戰過程中,理性溝通往往容易被偏激的言論淹沒。有時經歷了長時間的爭執,仍是雙方各說各話,問題無法獲得解決。引發爭執的問題核心,甚至也在爭論過程中逐漸模糊。

網友 潘鈺凱:「(討論重點)失焦我覺得難免會有,比如說可能我跟一個人在討論,那可能討論到他覺得他已經沒有東西可以丟出來,然後他就會開始說你怎麼沒有放大頭貼,你是不是假帳號,假帳號才會用這種引戰的留言。或是說,有些人(會)說社會大學都這樣想等等。我覺得我們是理性的討論,不應該去用一些什麼學歷,或是你是不是假帳號來模糊這個(討論)焦點,(這樣)就失去了這個討論的用意。」

網友 林荃甫:「85%(的人)會說我們在狡辯,或玩文字遊戲,然後10%(的人)會說他了解了,但他不贊同。5%(的人)會說好的我知道了,我會再想想看,或者是說他已經贊同了。」

網友 潘鈺凱:「老實來說我自己覺得可能還是無效(討論)多於有效(討論)。我會覺得說你的立場會強到一定的程度,才會上去發表你的言論,或是去批評某一個立場的人的不是,所以我會覺得說在這些立場這麼遠的情況下,你要去說服他會相對比較困難。然後再加上會有部分的網民是用比較攻擊性或是比較諷刺性的言語來做回應,那這樣的溝通其實就沒有辦法達成共識。」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管中祥:「所有的傳播研究裡面都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當我們知道別人要去說服我們的時候我們通常就會抗拒。鍵盤戰可能會協助你去把某些資訊願意說,可是鍵盤戰如果只是戰而不是聽,那當然不會是一個好的溝通方式。溝通不是在說服別人,我們會(在鍵盤戰)看到很多的意見、很多的情緒,但是我們比較不一定會看到事實或者討論事實,所以它在獲取資訊的真實性上面,你比較難從彼此間在鍵盤上(戰)的討論就一定看得出來,但是相反的反而會容易受到這些所謂的情緒、情感,或是評論等等的因素所影響。」

 

網友鍵盤戰? 網軍資訊戰?

鍵盤戰往往由網友發起,然而砲聲連連的戰局中,資訊相對龐雜混亂,民眾的判斷能力可能因此下降,有心人士便可能利用這點進行資訊的操弄。看似言語偏激、冥頑不靈的帳號背後,也許是帶著特定目的,意在製造對立與混亂的網軍。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管中祥:「鍵盤戰當然會和資訊戰有一些關聯,例如說我們看到很多資訊戰其實都會有網軍,那網軍他可能會針對某些議題或是某個事件去強烈地發表他的看法,而發表看法(的過程中)他有可能會去製造假的資訊,他也可能去帶風向。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所謂的鍵盤(戰)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它當然就會影響到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它也會因為情緒性的語言而去做某種挑動,去做某種情緒的渲染造成社會的對立。在這種狀況底下它(資訊戰)未必是只有用假新聞,它可能去挑起你的情緒,挑起你的仇恨,挑起你的不滿而造成你們內部的衝突,或甚至造成內部的無法溝通跟分裂。」

 

無謂的戰端? 先別急著開打

縱然民眾面對網路上的種種爭論,可能會引發憤慨的心情,然而在攪和其中以前,也許能先利用媒體識讀的能力,釐清資訊產出背後目的。除此之外,當爭論來到眼前時,民眾又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管中祥:「應該說我們對所有的資訊都應該抱持著一種質疑的態度,包括對老師說的話,包括課本看到的東西,包括資訊的內容。也就是我們人本來就應該要去養成某種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這個不管是面對誰,但是不代表說你不信任他或是你不相信他,而是對他所呈現的資訊,我們要經過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而這個大腦思考要注意一件事情,不是你越認同的東西它越是真實的,不是跟你立場相同的東西它一定就是真的。所以有時候你會去相信它並不是它的真跟假,而是它跟你的立場相近,所以這也是當我們在面對這些資訊的時候必須要常常自我檢視的地方。」

網友 林荃甫:「先看看大家怎麼說,並不是說我在看風向,而是我希望可以充分了解到大家爭執的點在哪裡,然後我們就爭執的點去做最大的解釋、溝通、討論,我覺得會比較好一點。」

 

「戰」停 思考後再行動

面對生活中常見的鍵盤戰與資訊戰,民眾應增進自我媒體識讀與思辨的能力,並針對問題進行理性溝通,才能避免偏見的形成及受到有心人士操弄,也為議題帶來有效討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