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個國樂狂熱者

2010/02/04 22:03
7,921次瀏覽 ・ 18次分享 ・ 3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方國龍,一位國樂狂熱者,11歲開始學習國樂,先後受教於郭長松、陳福文、陳中申、蘇文慶,擅長長笛、笙的演奏。 85年以推廣國樂教育,名列「教師杏壇芬芳錄」。

他現在擔任台中市文華高中、光明國中、國光國小三校國樂團的指導老師,竟然有辦法將老、中、青三級學校的學生湊起來,舉辦國樂冬令營,讓三校學生一起練習演奏。我是國樂的愛好者,也曾是國樂團的「票友」,特別專訪方國龍老師,請教他對於目前國樂發展的一些看法。

首先,如何能將三級學校的國樂團同學湊在一起,他說,其實這些同學練習時分A、B兩組,A組是學習一段時間,技巧較純熟,且多半是音樂班同學,B組是剛入門的同學,練習的曲子較簡單,但是不代表年紀小技術就差,有些從小學習,技巧不輸年長學生,但是高中生則是領悟力強,學習較快。

因為過去國樂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構造簡單、音域窄、音準差,我請教方老師這個情況是否改觀了,他說這個情況持續在調整中,像現在的笙,有高音笙、中音笙、高音笙、還有鐘笙,嗩吶也分高、中、低音,還有在樂器上也愈來愈多元,如過去樂團少用的雲鑼、柳葉琴,他們都用上了,還有,他們也以木琴、定音鼓等西洋樂器來補國樂的不足。

但是,方老師強調,有時國樂的特色,就是要那種不準的音律中產生的縹緲、自由與流動,缺了這個就不叫國樂。一、二十年前國樂的曲子很貧乏,曲譜也不易獲得,現在因兩岸開放交流,中國大陸的曲子流入與本土創作的興盛,情況與往昔大異其趣。

至於,問到是否贊成像女子十二樂坊的表演方式,方老師強調國樂的根本還是在演奏技巧,一些花式的表演終歸會是曇花一現,成過眼雲煙。

方老師也不擔心國樂會沒落,他說除了因樂團比過去增加外,國樂與西樂最大的不同是,學習西樂的人多半是想當成職業,因此隨著年齡增長,愈高齡的學習西洋樂器的愈少,但是學國樂多半是興趣,愈年長的學國樂反而愈多。

最後,我們以一個有趣的話題結尾,那就是「國樂」在香港叫「中樂」,在新加坡叫「華樂」,在中國大陸叫「民樂」,合起來剛好是「中、華、民、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大瑞 (未驗證) ・ 2010/02/05 17:08
Natascha (未驗證) ・ 2010/02/07 23:09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大瑞 (未驗證) ・ 2010/02/05 17:08
Natascha (未驗證) ・ 2010/02/07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