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家閉館 期待重整再出發
阿嬤家閉館 期待重整再出發
【公民記者 吳思嬋 ∕ 台北報導】
一樣的導覽 不一樣的感受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導覽員 徐煜婷:「同樣的一段歷史,但是每個人的共鳴、反應都不一樣。」
她是導覽員徐煜婷目前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服務兩年半的時間,從一開始不善在大眾面前發言,但現在已經可以在每場導覽裡侃侃而談。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導覽員 徐煜婷:「都差不多的內容,每一個聽的人反應落差非常大,有的人會聽到流淚,聽到痛哭,有的會覺得不痛不癢、很平淡,不夠的灑狗血之類的。我們很需要觀察觀眾的表情跟他們的反應,雖然沒有問問題,但是可以看的出來他們在思考,或是其實有一些地方是好奇的。每次導覽完就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只是對我們慰安婦的歷史,或是其他人權議題非常關心的年輕朋友,很多人會跟我們討論相關的議題,我是覺得非常的開心跟感動。」
阿嬤家 人權交流的橋樑
面對阿嬤家即將閉關,許多民眾都透露出不捨。阿嬤家不僅是存放慰安婦的故事,更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場域。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導覽員 徐煜婷:「閉館聲明公開之後,很多觀眾都會問,為甚麼閉館?真的要閉館嗎?對觀眾的反應其實我們有點驚訝,就是真的有這麼多人在關心我們館跟這個議題,然後也很感動。我個人的話也是很遺憾、很難過,除了這個議題很需要繼續的被記憶跟流傳、傳承下去以外,這個館不管是館員、志工或是觀眾,因為這個公共的場域,所以聚集很多對這個議題關心,或是對人權議題非常有興趣的人,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再見阿嬤家 等待重新出發
阿嬤家由於租約到期,加上位處迪化街房租價格較高,因此選擇不再續約暫時閉館,期待找尋更好的位置,將效益發揮到最大。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導覽員 徐煜婷:「來聽導覽的觀眾都是一個一個記憶的種子,就算館關閉,但是因為這些交流,所以把這個記憶,讓每一個人記住、傳承下去,放在每個人心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現在說的再見,並不是離別,而是期待阿嬤家用不同的面貌再次出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