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塊安生立命的土地‧護沙保潟湖
台江國家公園七股園區內的七股潟湖是臺灣最大的潟湖,潟湖外有3個不與海岸相連的濱海沙洲,從北而南分別為青山港汕、網仔寮汕與頂頭額汕,相互盤踞在臺南沿海外的臺灣海峽上,形成所謂的「七股潟湖.沙洲」。
而這如畫般的美麗沙洲,卻因為人為的不當開發,導致沙源減少及流失,原先綿延的沙丘及沙山已消逝,防風林陸續枯倒或遭沙淹沒。如此惡性循環下,七股的沙洲日益破碎與縮減,潟湖面積逐日縮小,漁村賴以存續的生物資源也岌岌可危。為此,「PeoPo公民新聞平台」公民記者、「樂活台灣協會」成員、志工以及民眾進行「護沙保潟湖」,積極關注保護潟湖的續存、展開與土地的對話。
護沙工作所採用的「稻草築籬」是一種軟性工法,將收成曬乾後留下的稻草平鋪在沙洲上,再用工具「土吐」將稻草壓入沙中,使稻草豎立成排。
護沙工作所採用的「稻草築籬」是一種軟性工法,將收成曬乾後留下的稻草平鋪在沙洲上,再用工具「土吐」將稻草壓入沙中,使稻草豎立成排。
海廢監測
小編:請問植稻草是做什麼用的?
樂活台灣協會常務理事/謝美玲:
因為過去上游的沙石還有來源下到下游, 我們沙洲的高度大概有維持到三點五公尺的高度,那是可以保護內陸安全的沙洲高度, 但是因為上游已經沒有沙源下來 然後下游又有很多的海港突堤效應,所以我們的沙洲就是越來越瘦、越來越低,沙洲越低的時候它就很容易吹到外海或是吹到魚塭裡面去, 那我們在沙洲上做一個定置的動作,就是希望可以在季風來的時候它可以把沙吹過去的時候它可以有一個屏障、 可以把沙子沉降在這個屏障的兩側,去慢慢累積它的沙子的高度,那沙洲的量夠的時候植物再慢慢上來再去抓這些,因為它們算是抓地植物,那植物上來之後這個沙洲就會比較穩固作用是這個樣子。
公民記者ryan18175受訪:
退休後我就參與這個協會(樂活台灣協會),因為他們是一群以前在北門社大時期就長期關注我們在地的一些環保議題, 所以護沙的這件事情他們已經做了很久,以前我是學員,他們後來撤退之後(指北門社大)我就跟著他們,我的感覺是他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這一塊土地,為了這一塊我們生存的環境包括我們現在在做的護沙。等一下會有海廢的監測,其實目的就是要我們減少使用垃圾, 因為解決一定解決不完, 但如果從我自身開始來做這件事情的話, 那垃圾、塑膠垃圾就會減少,那對我們將來一定會有幫助的,比較感動的是我們這個協會的成員其實他們也滿辛苦的, 他們沒有社大的資源的話堅持他們要做的事情,我覺得這一點讓我很佩服。
樂活台灣協會常務理事/謝美玲:
因為我們團隊在承辦社區大學之前,大約是2004、 2005年,在七股潟湖工作的漁民,發現他們在養蚵的地方產地開始有點淤積破碎化, 然後,那時候七股的在地耆老就告訴我們說:如果這群年輕人想要喚起這個地方的議題應該要從海岸線退縮這個題目開始,那2006年年底 由台南市政府主辦的第一場的「百人護沙」之後,我們這個團隊就把這個工作承接下來, 然後一直到今天。
每個人進到這個環境裡面 然後你會去反思檢討自己跟環境的關係是什麼 那我們可以從自身去 做哪一些行為是可以減緩環境的破壞,因為每一個人的力量都其實很有限,可是我們可以透過我們來到這裡然後去跟其他的朋友分享, 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議題, 那有機會的時候這個議題會變成一個公共政策有更多的公民參與,那可能是會比我們眼前所做的動作的架構還高。
※海岸退縮的環境衝擊已然形成,護沙或許無法抵擋環境變遷,卻是人們再次反省與土地關係的契機。
※護沙不應只是環境保護的工作,而是和人的生活、產業的生計以及環境的循環關係緊緊相依、不可切割的部份。
公民記者大姐Lotus台南七股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