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勳:蘋果日報與我
圖:這一兩年投書蘋果,刊登紙媒文章。
蘋果日報數位化之後,因為介面友善易於閱讀,我幾乎天天看蘋果日報電子版,在看文章同時,我也注意「點閱率」,來思考公眾喜好與需求。當蘋果轉型付費之後,基於情感,也第一次付費訂閱網路新聞,雖然後來又改為免費,我至今還是持續訂閱。這幾年,尤其在香港反送中之後,我發現蘋果報導也漸漸失去往昔爆料揭弊動能。
蘋果18年(2003年)前來台打下震撼彈,吸引公眾眼球,搭配壹週刊爆料,讓我養成購買閱讀習慣。蘋果的新觀點、特殊議題與取材寫作方式,對我從事公民運動有很大啟發。
與蘋果合作於環盟時代
我大約從2004年起與蘋果調查組開始專題合作,大約持續幾年。這段時間剛好也是我擔任環保聯盟秘書長。很神奇,在環盟那幾年,由於過去十多累積豐富媒體倡議經驗,加上事件體質附身,時機點剛好到了,發生我在周遭新聞議題超多,也因為這樣沒幾月就有一次跟蘋果調查組合作機會。而且當時認識調查組記者黃白雪超級認真,又有默契,合作起來就很愉快,而且議題多元。合作重點除了要符合蘋果宗旨外,還要思考如何將生冷議題變得好看又有趣。
合作議題廣泛多元
我簡單細數合作案子,有徐蘭香有機醋事件、惠來遺址野狗入侵、台中石棉水管致癌、艾琳達事件、李宓幽情谷拍片反八輕、電磁波事件、台北市大賣場夏天像冬天等,連我的社大學生閃電魅女pk許純美都能變成新聞聯播好幾天。後來她離職,調查中心沒多久也解散,加上我離開環盟,對操作另類議題也沒那麼帶勁。
這幾年,我偶有投稿,也都投書蘋果,有投都有中,還登幾次紙媒。基本上蘋果相較其他紙媒,政治立場還沒那麼明顯,這也是我喜歡蘋果的原因之一。
17日蘋果紙本最後一天走入歷史,媒體報導紙本發行剩十萬份左右。我猜,其它紙媒也好不到哪裡去!其實,我的閱讀習慣已經好幾十年沒看紙本。但傳統媒體電子版除了蘋果總是閱讀不習慣,這代表各家媒體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這幾年網路媒體紛紛崛起,但共同點都是幾位記者、相同主題抄來抄去,分眾不太明顯,非常可惜。我覺得分眾、小眾化是一個大趨勢,而且小眾新聞還是要搭配議題倡議與劇情才有可能吸引消費者持續閱讀。這從我2021年來動保團體之後,這幾年透過社群媒體經營有感。
期許蘋果再創風潮
蘋果累積這幾年優勢,我相信全力投入數位化之後,如果掌握時代脈動,絕對還是可以再引領風騷的。
文:何宗勳(台灣耕民參與協會理事長)
個人臉書 歡迎追蹤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