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療癒師
音樂治療可不是聽音樂就能治病,而是以音樂作為媒介橋樑,透過專業治療師的引導,達成幫助復健、增加認知與溝通能力等治療目標。 「這是一份能夠真正去貼近一個人的生命,乃至於整個家庭的工作。」 ––音樂治療師 李蕙如 「透過聆聽頌缽能使人徹底放鬆,當心靈回歸平靜,人才有辦法抽離投注於外在的焦點,重新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臨床心理師 陳永宏 從海浪、雨聲到鳥鳴,形形色色的樂器在他手中,流淌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樂音,這裡是心理師陳永宏的工作室。 在台灣,音樂治療的發展已有將近三十年之久,也被廣泛運用在,兒童復健、精神疾病等領域。 無論是有早期療育需求的兒童、精神病患,或是腦部損傷的患者,音樂治療都能幫助改善疾患。特別是,提高患者的認知與溝通能力。 與我們熟知的西洋樂器不同,頌缽和銅鑼來自東方的印度與西藏,而東方與西方文化也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音樂治療系統。 目前台灣尚未有完善的音樂治療認證制度,但在社福機構、復健科、精神科、早療中心等單位,都能找到自國外取得證照的音樂治療師。 一般民眾在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也能將音樂治療技巧運用在生活中。 音樂是人類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透過音樂治療師的專業引導,讓旋律成為無形的療癒之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