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食講座X手作體驗 探索排灣特有文化
謝慈薇|報導
族群融合一直以來都是現代社會相當注重的話題,但即便是教育普及的現在,歧視問題仍然存在,而歧視之所以存在,多半來自於對異文化的不理解。文大原住民資源中心於上月27日舉辦「VUVU原食講座X手作體驗」,帶領報名師生一同了解排灣族文化、製作傳統美食,讓大家學習不同文化的獨特性。
活動的一開始先講解排灣族傳統文化,包括歲時祭儀、傳統三寶(古陶壺、青銅刀、琉璃珠)以及家屋。其中,家屋是由石板製成,形式相當矮,主要是給祖靈居住的房子,又稱祖靈屋,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資產,但由於近幾年受到災情影響,導致許多家屋毀損,因此重建與維護是現今急須積極進行的工作。
而排灣族當中相當重要的歲時祭儀分別為小米收穫祭與人神盟約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部落青年人口流失造成文化斷層,加上隨著長者逐漸逝世,導致祭典無法被完整的傳承下去,因此並非每一個部落都會舉辦。
接著則是傳統飲食環節,早期排灣族人主要以地瓜、小米及芋頭做為主要糧食,而本次活動所製作的avai(阿拜)、cinavu(祈納福),便是以小米、芋頭粉及糯米製作而成,在外型上avai要再大一些,而餡料早期主要以豬肉為主,不過到了現代除了拿來祭祀及慶典食用外,也會作為商品銷售,因此口味都能夠客製化,外層的部分,cinavu是以假酸漿葉包裹,而avai則是利用月桃葉,因此各自的香氣不同,吃起來的口感與味道也有所差異。
在等待烹煮的過程中,學生們便圍坐在一起聊天、唱歌進行文化交流。地理系學生林雯亭表示,在一整個活動當中,她最喜歡的便是這個時刻,來自不同族群的人們聚集在一起,這樣的族群融合可以帶她探索更多不一樣的文化,同時也說道,因為自身是阿美族,所以參加這個活動能夠讓她走進不同的族群文化,體驗不一樣的風俗民情。
近幾年「食物教育」的意識抬頭,原資中心特別舉辦此次活動,帶領大家認識排灣文化之外,也能夠一同製作傳統美食,了解食材的出處,「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項活動更能認識原住民的飲食文化。」
除本次活動外,之後還會陸續舉辦與文化探索相關的一系列活動,原資中心老師黃筑宣期盼,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大眾更加了解不同的文化色彩,與此同時能夠達到友善校園的目的。
■圖為原住民不同群族的傳統美食。 (圖片來源:原資中心提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