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教科書沒教的服飾:漢服文化在台灣

2023/01/04 16:36
4,665次瀏覽 ・ 1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各個朝代的衣衫裙褲色澤絢麗,各式各樣的漢服配飾琳琅滿目。11月19日和20日,第三屆台灣國際漢服出行日在西門町舉行。漢服走秀、古風市集、踩街遊行,這是漢服愛好者自發組織的年度大型活動。本次活動吸引了衆多人潮,引發民眾對漢服文化的好奇心。

 

「小王爺」憫豪是個資深漢服愛好者,這三年來,從活動參與者到舉辦方,憫豪用自己的方式,推動著漢服文化在台灣的發展。憫豪談到,一開始接觸漢服只是覺得漂亮,後來通過進一步了解學習,才發覺其深刻意涵。「一開始是在2019的時候開始接觸,是從滑抖音開始認識的。那時候看到這服裝怎麼那麼漂亮,然後就想要去了解,因而入手了第一套漢服。」

 

憫豪認為,漢服的每個顏色紋樣都有各自代表的位階或是意涵,都很深沉,背後都有故事,所以一套衣服背後就承載著一個朝代的文化。越了解越多就會想要知道為什麼當初那個朝代的人想穿這個衣服、有什麼條件會穿這個衣服,就會想進一步挖掘、了解。

 

起初,憫豪害怕路人眼光、不敢將漢服穿出門;而現今,他已成為一名漢服文化推廣者。在這期間,他的心態歷經轉變。他覺得,就是正常的人穿前衛的衣服也會被別人用奇異的眼光看,更何況是傳統服飾。所以那時候還是怕尷尬,怕別人看,被指指點點,因為這樣卻步不敢穿出門。但後來覺得穿出門能夠推廣到漢服,別人會來問,因而可以推廣到漢服,讓我往後參加活動會在家做好妝髮再出門。

 

作為一名自媒體業者,憫豪決定將工作與愛好結合,用拍攝短視頻的方式推廣漢服文化。從2021年起,他持續在TikTok平台,發佈漢服相關短視頻,至今已獲讚6萬多。他認為,漢傳統的東西如果不創新的話就會永遠停在那邊不會往前走。所以其實最直接的就是跟著趨勢走,再搭配傳統文化,當然更容易推到不管是年輕人或是長者都可以看到。

 

除拍攝短視頻外,憫豪今年成為漢服節主辦方之一,擔任漢服走秀舞台總監,並負責文宣推廣。在舉辦活動和經營自媒體過程中,憫豪發現大眾對漢服文化並不熟悉,甚至存在很多迷思。同時,政府和相關教育單位也沒有重視漢服文化的推廣。

 

憫豪談到,因為並不是在地的文化,在政府方面或是教育單位不會直接去做推廣,所以漢服文化宣傳部分就是弱一點。

 

漢服愛好者景如認為,因為台灣人沒有民族的概念,所謂常常講漢民族的傳統服飾的時候,對方會回說,漢民族是什麽,他知道他是閩南人,他知道他是客家人,但是他沒有概念對於漢民族,所以在台灣推廣的時候她會比較用漢文化這個詞匯去形容。

 

為了突破漢服文化傳播的困境,景如從漢服文化相關活動入手,每月舉辦一次講座,向漢服愛好者講解漢服歷史、穿戴方式等深度文化知識。而另一名漢服愛好者浤儒,則從自己擅長的資工領域入手,專門製作漢服主題撲克牌,和應用程式,將漢服文化與日常娛樂結合,幫助民眾認識漢服。浤儒認為,他認同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所以才會想要去發揚他,傳承他,那漢服當然不能缺席。

 

景如認為,漢服或者是漢文化在台灣不是only one(唯一)的選項,至少知道是一個概念,不一定要去穿他,至少知道有這個東西。而漢服現在的主體族群是以年輕人為主,她會覺得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的切入點,讓年輕人重新去看看到底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什麽樣子。包含傳統工藝纏花,纏花在台灣是有傳承的,春仔花,在鹿港在宜蘭傳藝中心都有。她覺得因為漢服可以讓大家可以去接觸到更多的傳統的文化領域

 

當下,漢服在台灣的推廣仍面臨許多困境與挑戰,但已有越來越多人知道漢服,願意穿著和進一步了解漢服。相信在憫豪、景如、浤儒還有衆多漢服同袍的努力下,未來漢服文化能夠在台灣受到更多關注與理解。

 

台大新研所 齊子瑤、張琦、 盧丹雲、蘇得瑞 台北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