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森林紅茶 仙楂腳續飄香
【記者陳裕文報導】清晨,南投魚池鄉大雁村從一片雲霧裊裊中醒來。高高的檳榔樹瀰漫著未散的霧氣,而晨光中的茶園,閃耀金色光芒,彷彿在訴說魚池紅茶輝煌的過去。在九二一地震後,魚池鄉為了重振地方產業,將原本的檳榔園改為種植紅茶,並堅持有機栽培以及人工採茶製茶,孕育?令人驚艷的高品質紅茶,同時以「森林紅茶」作為其品牌名稱。
魚池鄉的紅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0七年,但真正大規模發展則是在一九二六年,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選擇了細雨霏霏、霧氣繚繞的日月潭貓瀾山,引進印度阿薩姆紅茶和台灣原生的水沙蓮山茶結合的品種,試種三年才成功,當時種植的面積廣達五百公頃,設立五間工廠進行茶葉後製,更年年進貢日本天皇,是不折不扣的御用茶品。
一九六0年代之後因為成本高漲,台灣的紅茶無法與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競爭,茶農在生計的現實考量下,轉而種植一大片一大片的檳榔樹,在南投的山區快速擴張勢力,台灣紅茶曾有的歷史,慢慢被遺忘。直到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地震後,南投受災嚴重,魚池鄉大雁村仙楂腳社區的村民,同樣也面臨失業的困境,六十八歲的紅茶產銷班班長葉金龍,為了讓年老的村民有事情做,把腦筋動到了荒廢已久的紅茶身上。葉金龍在為社區盡份心力的想法下,將自己的檳榔園改回紅茶園。
最早參與推動仙楂腳紅茶業發展的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黃世輝表示,在第一次到仙楂腳的時候,雖然村子裡十戶有八戶在種檳榔樹,但可以感覺得到它在背後有很深厚豐富的文化精神,只要妥善的規劃一定可以重現往日茶鄉的美名。
而對葉金龍來說就是憑著一股傻勁與對紅茶的感情,支持著他走他的紅茶路,隨著低價競爭的紅茶已經行不通,在與茶葉改良場的人討論後,葉金龍決定高品質有機生產的手採紅茶才有市場。
一年兩年三年的時間過去,有機栽培的紅茶,愈來愈鮮綠,品質也大大提升。經過他及眾人的努力,台茶十八號不僅是魚池特有的香醇紅茶,更是蘊含對在地社區濃厚關懷的茶。也因為紅茶的種植,讓大雁村仙楂腳這個傳統小社區,開始有了社區營造的觀念。
他說當初真的就是憑著一股熱情與對故鄉的感情,才能一直堅持下去,中間也有很想放棄的時候,譬如剛開始栽種的前幾年因為氣候不好,收成都報銷了、血本無歸,還好後來收成開始穩定,茶葉的品質也有提升,才讓他有繼續下去的信心。
目前葉金龍還捐出了一塊地,利用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業補助經費蓋了一間茶葉廠,這裡生產出來的紅茶都是有機種植,沒有化肥和農藥,一心二葉的手摘茶葉。
葉金龍說:「我們的茶可以說是品質十分優良的阿薩姆紅茶,日本時代還得過獎的。最多的時候,這裡的阿薩姆大概有兩百公頃,現在,只剩下差不多兩公頃。」
他想的,不只是賣茶葉,還是全村的未來,他說,目前的兩公頃茶園,可以讓十個鄉親有工作,明年茶園面積擴大到二十公頃,村裡的工作機會也將增加十倍。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