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漆器到漆藝 老文化有了新生命

2010/11/03 17:07
6,92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我們帶您前進豐原,探索台灣漆藝重鎮以及仍舊為了漆藝術而堅持的人們,
從日治時代開始到現代社會,老師傅見證了繁榮與富庶的奇蹟,
也同樣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之下,感受了傳統文化的起落。

漆器是我國古老的精密手工業,各朝各代都發展初不同的技法及特色,可惜因漆的性質及髹漆的費工耗時,自從漢代以後,陶瓷器產業蓬勃發展,促使漆器從實用性轉到藝術性較高的藝術品。

台灣在日據時代時,因日本傳統上對漆的瞭解及喜愛,更對漆器技法的鑽研,漆器和生活結合,使得日本『Japanese』即為漆的代名詞。在這五十年中,日本人在台灣試種,廣植漆樹,設立製漆廠及漆器工藝學校,然而台灣當時為日本殖民地,這些豐富的資源並非給本地台灣人享用,日本人只想利用所收的漆原料取回日本使用,漆器在當時也是較貴重的物品,非一般人使用得起,漆器專賣店也是生產較適合日本人回國時,帶回富有台灣風味的漆器特產品。
台灣光復之後,較可惜的是台中市漆工藝學校及銅鑼製漆廠都在很短期內也跟著解散轉型了。在民國六十年之後,日本人因經濟快速發展,工資也大幅提高,又實施林木保護政策,高級木胎漆器成本上漲,因此到台灣來尋求發展,而當時台灣工資較低,日據時期也培養了一些漆器人才,加上日語的方便,在天時、地利、人和有利條件下,在很短的幾年內,台中縣豐原地區的漆藝工廠,就蓬勃發展起來,每年外銷日本的總金額,可達新台幣六億以上,而且百分之九十的漆藝工廠都集中在豐原地區。

其實是歸功於地理因素的,台中縣豐原在於台灣中部,早在日本佔據台灣時,及大量開發林業,豐原是本省三大木材集散地,豐原的製材業興盛是理所當然的,木器業也應運而生。日本人到台灣來訂購漆器產品,都以木胎漆器為主,產品類別都以日常生活所需的如湯碗、茶托、茶盤、果物缽及糖果盒為大宗。由於當時訂單量多,所以不少漆器業者,都是由木器業轉入,都以噴塗化學塗料為主,以傳統髹漆技法製造漆器者占少數,因為漆器製作是勞工密集的工業,台灣近十年來工資大幅提高,加上世界性的環保意識抬頭,木材來源有限,這種代工生產的漆器行業也漸被淘汰了。


(資料來源:豐原漆藝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