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EP.5何謂適齡性教育:如何與孩子談性|紀孟均老師|轉轉愛 - 愛與性的翻轉教育

2023/06/13 15:08
3,7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EP.5何謂適齡性教育:如何與孩子談性|紀孟均老師|轉轉愛 - 愛與性的翻轉教育

資料來源: EP.5何謂適齡性教育:如何與孩子談性|紀孟均老師|轉轉愛 - 愛與性的翻轉教育
與談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紀孟均理事、新北市大觀國小老師
文章整理:黃晧茹 志工
文章校對:林啟銘社會教育專員

孩子:性平教育越早教越好,才不會讓迷思變得牢不可破

孟均老師說到,讓孩子去認識各個不一樣的族群或是觀念,這件事情非常重要。現在有很多談性平教育的繪本,都是很好的教材,像是《國王與國王》的故事,讓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知道:這世界上每個人喜歡的對象不一樣,但是這件事情都是很美好的,我們有權利去選擇我們喜歡的人。

該如何讓孩子吸收這些知識呢?孟均老師提醒自己,在跟孩子談重要觀念的時候,不要像在說教,而是要用貼近他們的語言,從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從他們關心的事情切入討論,他說:

「對我而言,適齡就是指用他們這個年紀適合的語言、適合的方式,去跟他們談這件事情。」

孩子在生活中很可能早已接觸這些知識。可能是從媒體、家人親友知道性/性健康、多元性別等各種資訊和產生疑惑。既然有疑問,何不用一個很好的繪本或方式跟他們談呢?如果能在課程中讓他們學習:認識別人、尊重別人,可能就有機會減少性別霸凌或性傷害等等。

 

家長:了解性平教育的重要,不要無意識地成為加害者

課堂上給孩子想法上的刺激,孩子回家後很可能變成給家長的刺激,又該怎麼辦呢?

第一,不要小看孩子的思考能力,倘若在家庭裡父母反對多元性別、反對性/性健康教育,又該如何和學生討論呢?

在孟均老師的藝術課程中,曾有位同學表達家裡對同志族群的負面看法。但,在這位同學的作品裡卻呈現了彩虹的元素。他說:

「老師,他們的想法是他們,我是我,這是我的作品。」

在孟均老師的經驗裡,孩子會找到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的立場說話。

第二,與家長說明教學內容、目的,透過分享自身經驗讓家長了解性平教育的重要,教學後的影響力會逐漸發酵。

有畢業後的學生告訴孟均,很高興在小學階段就認識這個議題,讓他們在接觸到時沒有疑惑,這些事情就是在生活中發生的,每個人都可能因為自己的不一樣遭受霸凌,而性平教育學的就是尊重跟理解。

更多時候,我們會無意識間地成為加害者,即便沒有真的謾罵同志,卻也不小心一再複製污名化的價值觀。而孩子正好也在一旁吸收父母對於多元性別的看法。

 

銀髮族:多一層同理,開啟對話的機會

「老師,我們都已經跟社會脫節了,我在家裡都聽我老婆的話,蔡英文都可以當總統了,到底哪裡不平等?」

在某次研習時面對五六十歲的學員,一位大哥拋出這樣的話。直擊而來的挑戰,孟均老師當下沒有直接的回應評斷跟想法,反而是主動提出對話的邀請。

即便在對話中感受到大哥是為了挑戰而挑戰,卻也邀請大哥分享更多他的想法,給予表達的權利,並去理解他。很多時候在分享的過程,不是要說服,老師說:

「透過我們這些對話,可以讓旁邊更多人聽到,當兩種很不一樣的意見在對話的時候,其實都很有可能講出背後更多的觀念,並去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沒想到什麼?或是有些觀念我也覺得重要,只是沒有人告訴過我。」

 

老師:看見霸凌背後的價值觀

孟均老師觀察到,很多老師覺得性平教育離自己遙遠,沒發生事情好像也就這樣過去了。但有時候霸凌或排擠的行為,可能是對不同性傾向、性別特質的不理解,很多時候急著處理事件,給予處罰、限制,沒有和孩子討論到為何對另外一個人有不友善的行為時,可能只會讓孩子擁有個錯覺「認錯老師就不會再說教」,失去真正理解同理他人的機會。

孟均老師建議,遇到類似事情時,可以停下來討論事件背後的因素,並讓孩子有機會分享心中的想法。不要急著處理事件,反而是透過對話在處理事件時,引導孩子更多的思考。

 

志工murmur⬇️
給大人的性平課程:「性平星期六」
「什麼樣的年齡適合什麼樣的性教育?幾歲談性才恰當?」
帶著這樣的問題而被吸引來聽的我,聽了紀孟均老師分享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豐富經驗、自己和父母親在性平觀念上互動的特殊經驗,也翻轉了我的思考方向,讓我對性平的推動少了疑惑,多了信心和動力。

主持人也推薦了繼續進修性平知識的管道,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特別規劃的一個常態性講座「性平星期六」,另外,性平會也有自己的Podcast喔!讓我們一起認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性別議題!

★性平星期六:https://tgeea.org.tw/tag/saturday/
★Podcast:這是Gender嗎?!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Podcast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