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裝咖人 用民俗搖滾寫台灣的故事

2023/06/23 20:00
13,158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劉羽珊、黃美娜/台北市報導】2022年,臺文樂團「裝咖人」憑藉專輯《夜官巡場》,入圍金曲獎年度新人獎。「日時,庄頭是正神的時辰,暗時,庄頭是野神和孤魂的巡場。講驚是會驚,但是閣較濟,野神和孤魂攏是庄跤自本生成有的。白天,村庄歸正神管理,晚上,村庄是野神和孤魂巡場的時間。說怕是會怕,但是更多的是,這些野神和孤魂都是村庄自然的一部分。張嘉祥在專輯《夜官巡場》中收錄的〈自頭說起〉(從頭說起)中,利用口白結合音樂的方式,述說著記憶中的火燒庄(今嘉義民雄豐收村),也講述著臺灣的鄉野故事。

照片

↑裝咖人樂隊,(左起)貝斯手劭威、吉他手小朱、主唱戴戴、團長嘉祥、鼓手沅諺。照片提供/裝咖人

從文學典籍 尋找創作靈感

裝咖人團長張嘉祥,高中時就讀高職會計科,且已有開始創作文學作品,並拿到全國性的文學獎。張嘉祥表示,雖然在學科上自己數學不好、會計不好、英文也不好,然而幸運的是,當時的老師在看過他的作品集後,不但沒有強迫他成績一定要表現的很好,反而允許他可以在課間,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大學考上嘉南藥理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張嘉祥表示,當時的情況和高職一樣,對學校課程不感興趣。此外,也知道這個學系不久後便會停招,再加上當時通識課程的老師,看到張嘉祥一直在創作文學作品,於是便向他提議可以報名轉學考。於是,張嘉祥便繳交作品至東華大學,後也成功的被錄取至華文文學系。

張嘉祥認為,自己對文學、文字的喜愛,與閱讀有非常大的關連。國中時,會到租書店租借小說;高中時,書店產業轉型,租書店倒閉,但閱讀的欲望還是存在。那時候剛好張嘉祥的姊姊,在準備國文老師的教職考試。於是,張嘉祥便把他姊姊的考試用書,當作是自己的課外讀物來看。張嘉祥說明,在閱讀那些書的過程,常會需要額外再延伸到其他典籍作品。像是讀中國哲學史就會提及哲學家勞思光,而談到勞思光,便會提及中國典籍思想,因此又會再延伸至《易經》、《傅佩榮解讀易經》等書,而這些文學作品,也經常成為張嘉祥日後創作的素材與靈感來源。

小說《夜官巡場》,故事建構在以火燒庄為中心的世界觀。正面世界,有五穀王廟、鬼湖、內山;背面世界,則有夜官守護村莊,聯繫陰陽兩界,並牽引二二八受難孤魂,來到陽界探視親人。在夜官世界中,正面世界裡像鬼一般的人,在背面世界,卻成了有神性的羅漢、仙女;正面世界的陰神水流媽,在背面世界卻顯露出鬼一般的無奈。張嘉祥表示,創作《夜官巡場》的元素,除了有童年經驗及台灣地方野史信仰的雜揉,同時也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

張嘉祥舉例,像是專輯《夜官巡場》中「夜官」的概念,便是結合嘉義民雄地區的大士爺信仰,與《聊齋誌異》中〈屍變〉的女屍形象。張嘉祥指出,夜官和大士爺一樣,都是「遺棄之神」,安撫著那些無處可去的孤魂。張嘉祥說明,《夜官巡場》中的夜官,是一名女性神靈,且設定為鬼的形象,而非正神。而張嘉祥對於其「鬼」的形象,即是以《聊齋誌異》中收錄的一文〈屍變〉,當中所描寫的女屍,作為夜官的摹繪靈感。此外,《夜官巡場》中〈羅漢〉的羅漢一角,其一方面被社會視作生活在底層邊緣的人,然另一方面卻又像《聊齋誌異》中布袋和尚、勞山道士等「來無影,去無蹤」的人物一樣,不被世俗所禁錮,而能生活得自由無憂。

照片

↑紅布條服裝要素,是裝咖人的表演特色之一。照片提供/裝咖人

《夜官巡場》中的臺灣故事與童年記憶

張嘉祥認為,自身對台灣本土文化的啟蒙,是受甘耀明長篇小說《殺鬼》所啟發。該小說以魔幻的手法,講述清領時期,社會紛亂的臺灣歷史。再加上大學期間,受台灣歷史與性別文化領域的學者楊翠,與擅長透過自然地景,來書寫人文故事的作家吳明益之影響,更讓他對臺灣本土,開始產生明確的意識。

張嘉祥表示,楊翠的課程,開啟他對臺灣二二八歷史的深入探尋,成為張嘉祥日後的創作來源之一,像是《夜官巡場》中〈出庄〉故事角色「阿富」的原型,就是二二八受難者陳顯富,在被槍決後,家屬連遺體都無法找回的情況。在〈出庄〉的MV當中,張嘉祥便將此概念轉換,設計MV當中阿富母親一角,透過觀落陰下到地府尋找阿富的亡魂;而另一首歌曲〈林秀媚〉,則是以另一名二二八受難者盧炳欽,其妻子的視角,述說講述受難家屬心境。

而吳明益的課程,則影響他日後創作時,經常利用地景描述,作為引領觀眾進入故事的起點。像是專輯《夜官巡場》中〈水流媽〉:「火燒煙佇霧佇咧,罩目睭」(火燒煙霧籠罩住眼睛)、「正跤倒跤飛天頂,挽檨仔」(右腳左腳飛天空摘芒果),描述小時候火燒庄農村的炎熱之氣,以及一條上下學會騎經的百年芒果樹道。而歌詞中提及的「仙女、羅漢、菩薩」,則是張嘉祥將生活中實際遇到的人物,在歌曲當中的形象化。像是「仙女」(仙女攏衫行佇咧,點仔膠)是一對智商不足的母女;而「羅漢」,則比擬生活不順利的村坊大叔。

照片

↑團長張嘉祥將小說故事與專輯音樂結合,創作出獨特的作品風格。照片提供/裝咖人

照片

↑樂團融入傳統北管音樂,作為與台灣土地的連結。照片提供/裝咖人

音樂中的文學觀

而張嘉祥的音樂創作手法,也承襲他創作文學作品時的思考脈絡。張嘉祥認為,文學作品帶給他的影響,在於其故事性與文本性的內容架構。張嘉祥表示,自己在創作音樂時,沒有辦法單純只靠旋律,就創作出一首歌曲。於他而言,歌曲雖不一定是用來傳遞理念,但卻都是在述說著一個故事。而如何用音樂表現故事的劇情起伏,則需要有情境架設。張嘉祥表示,自己會同時創作音樂跟小說,也是因為深受這種創作方式的影響。

以專輯《夜官巡場》中〈羅漢〉為例,最開始是一部半言文小說,故事背景架設於虛構的清領時期,主角是一名沒有工作、遊手好閒的羅漢,後與村子裡面的某個女生,想談戀愛但卻失敗的狀況。而〈羅漢〉的歌詞,即是在小說架構上所做出的延伸。張嘉祥說明,處理〈羅漢〉一曲歌詞的方式,是透過空間地景的描繪,像是歌詞:「羅漢撒酒,魚仔佮船恬恬無聲」(羅漢撒酒,魚和船靜靜無聲),以羅漢的視角,為聽眾講述其在鬼湖(小說中的場景)邊,思考自身處境。而故事再從歌詞文本上繼續發展,時代更替下,村莊消失、信仰改變,侯爺成為夜官等,近現代時空的火燒庄羅漢故事。「從半文言的小說,濃縮出羅漢的歌詞,再從羅漢的歌詞裡面,延伸到現在夜官巡場中,比較現代的火燒庄羅漢故事。」音樂、小說同步創作並相互影響,以三角關係的創作循環,表現出兩個羅漢的互文性,張嘉祥說。

照片

↑裝咖人以首張專輯《夜官巡場》,入圍2022年金曲獎年度新人獎。照片提供/裝咖人

北管唱新歌

在裝咖人所創作的音樂當中,北管樂器是其作品的特色之一。像是〈出庄〉中,夜官要帶孤魂過橋時,便利用了嗩吶的樂聲,作為隊伍的行進訊號;而在音樂表演上,也會運用嗩吶響亮的音色來演繹高潮段落,或使用小抄來為整體氛圍「加熱鬧」。

張嘉祥談及,自己第一次體會到北管樂器的「美」,是聽到以音樂為農工民權益發聲的交工樂隊,所創作的〈風神125〉。「我那時候甚至聽到哭」,張嘉祥表示,〈風神125〉中用到的嗩吶,不是一般認為婚喪喜慶當中,所聽到的嗩吶聲,而是能夠表達許多人類複雜的情緒,像是不甘、近鄉情怯,與開心。而這種能夠展現強烈臺灣風格,且情緒豐富的樂器,使張嘉祥深受其吸引。

2016、2017年,交工樂隊林生祥與鍾永豐,在樂團解散後,與大竹研、早川徹等人合組的生祥樂隊,來到東華大學演出,現場聽到嗩吶的聲音後,讓張嘉祥踏出接觸北管樂器的第一步行動。演出結束後,張嘉祥跑去花蓮,像當地的北管子弟團「花蓮社」,詢問關於北管音樂的邏輯。此外,當時的大學同學,剛好有人家中有小型宮廟,而他便會一起參與宮廟的陣頭出陣,在過程中,讓他認識到北管與吉他等西洋樂器的不同邏輯。不過,至此張嘉祥對北管樂器,也僅止於初步的模糊概念。一直到大學畢業後,開始有計畫性地進行巡演,讓他更肯定要將北管加入自己的音樂當中,因此才開始跟專業的北管老師進行合作,並有系統性的逐步學習北管樂隊的排場、樂器的打奏方法、指揮方式等。不過,張嘉祥也表示,在《夜官巡場》專輯完成後,他對北管的認識還是很淺,目前也仍在學習的階段。

對於未來的規劃,張嘉祥表示新歌已經在製作當中,內容會繼續《夜官巡場》的世界觀與故事,在清領、日治、二二八、近代的時間線上,做出更多內容的擴充,尤其在二二八歷史的演繹上,會嘗試以魔幻的手法敘事,為這段歷史提供另一種詮釋角度,同時讓新作品中能夠有更多概念性的突破。

照片

↑裝咖人將雙鐘、擦鈸、堂鼓等北管樂器,融入搖滾樂當中。照片提供/裝咖人

採訪側記:

在這次的採訪當中,團長張嘉祥和我們分享了許多臺灣民間信仰、地方故事的淵源,以及他個人對此的解讀,讓我不只是了解到關於裝咖人的音樂,同時也更深入從習俗與信仰的角度去看待臺灣文化。除此之外,以文學思考脈絡,尤其藉歌詞上的地景描繪,來讓聽眾進入故事主角的所處時間、空間,也讓我對音樂創作與文學創作,都有了重新的認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