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吹糖人許雅棠 帶孩子吹出鷹鳥兔馬

2023/06/26 20:00
14,033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洪品瑢、陳采葳/彰化縣報導】古色古香的彰化鹿港老街,在假日時分充滿人潮十分熱鬧。走進巷子內,可以看見許雅棠正用糖吹出許多動物圖形,有貓頭鷹、兔子、馬及大嘴鳥等等,十分有趣。許雅棠是目前彰化縣鹿港鎮唯一一位吹糖師傅,每到週末時分,就會騎乘他那台充滿古早味且裝載著炭火熬煮麥芽的單車,穿梭在鹿港老街裡頭,讓民眾可以一同體驗這份傳統技藝的樂趣。

照片

↑許雅棠讓孩子親自體驗吹糖。照片提供/許雅棠

因為母親 開啟了吹糖之路

許雅棠的母親是位傳統刺繡師,認識了許多民俗及傳統技藝的師傅。許雅棠表示,吹糖這個技藝在小時候很常見,關於吹糖的記憶也印象深刻,在一次的機緣下透過母親與吹糖師傅翁登賢認識,對於吹糖漸漸地產生更大的興趣,讓從未接觸過吹糖技藝的他,下定決心與師父拜師學藝,開啟了吹糖之路,成為台灣第三代吹糖傳人。

學習吹糖的過程中,翁登賢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切勿讓這項技藝淪為賺錢的工具,只能純粹當成興趣,讓傳統延續價值。這番話也深深地烙印在許雅堂的腦海中,把吹糖最純粹,最傳統的模樣傳承至今,並且不會把吹糖技藝當成主業,而在日常生活中,許雅棠則是一名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專業試車員。

堅持傳統吹糖製作

吹糖的所有過程,都是在一台古早味單車上進行,而許雅棠會在單車上放置著小小的木製爐台擺放著需要的材料。在爐台上,因為溫度與融化程度的不同,有著三種不同顏色的麥芽糖,最左邊為剛融化的麥芽糖膏,呈現晶瑩且半透明的琥珀色;中間的麥芽糖膏則因為融化較久且溫度較高,顏色呈現為更透明的金黃色;而最右邊的麥芽糖膏則是經過不斷地加熱與攪拌,呈現乳白色。

三種顏色的麥芽糖下方有著溫糖用的小火爐,會在裡面放置木炭將其點燃,熬煮麥芽糖,為了控制不同溫度的麥芽糖,由左至右,溫度遞增,因此最左邊的木炭會放得最少,往右邊漸漸累加。許雅棠表示,這些麥芽糖的溫度變化需隨時注意,木炭也都要隨著當天的溫度與溼度做調整。如果溫度太低,就會導致麥芽糖冷卻而硬化,無法進行捏塑。

接著,麥芽糖準備就緒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捏塑及吹糖,首先選擇好想要做的圖形,依照樣貌,捏塑大概的形狀,將其放置木模中,再鋪上太白粉,隔絕糖的黏性,讓它不會沾黏至木模上。而捏塑的過程中會拉一條細細長長的吹管,將主體放置木模後,用嘴巴對吹管吹氣,讓木模裡的麥芽糖膨脹,然而這動作要快速流利,因為糖很容易冷卻而硬化定型,因此在時間上不能有任何空隙。而這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得用雙手體會糖在木模中的膨脹程度,如果吹得太輕會不容易成型,吹得太用力又會把糖吹破,因此吹糖成功的關鍵即在許雅棠多年豐富的經驗與訣竅。

因為食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客人可能會在意吹糖的過程中有口水的接觸,因此現在吹氣的過程都是讓客人自己親自體驗。然而困難度又會再攀升,客人會不懂得控制吹氣力道,也不知何時該停止吹氣,整個過程都得由許雅棠在旁提醒。例如將捏塑好的大概形狀放入木模中,要讓客人吹第一下氣之時,許雅棠會提醒客人吹氣力道要重一點,這樣最初的形狀才會成型,之後再用雙手隔著木模感受糖在模型裡的膨脹程度,如果不夠膨,會再請客人吹第二下,但第二次的力道就要收斂些,這樣所出來的吹糖圖案才會成功,這也需靠著長年累積的技術與經驗。

雖然讓顧客親自體驗吹糖會因為無法掌握吹氣力道而產生較多失敗的成品,這些失敗作品的成本也是由許雅棠本人自行負擔吸收,但對於許雅棠來說,最大的反饋即是看到客人臉上露出滿足且快樂的笑容,即使會浪費掉一塊糖膏也無妨。

照片

↑麥芽糖由左至右,分為三種顏色,最左邊溫度最高呈現乳白色。攝影/洪品瑢

照片

↑放置木模前,先將麥芽糖捏塑成木模大概的形狀。攝影/洪品瑢

面對技藝失傳 仍堅守原則 延續台灣傳統

隨著時代文化的變遷,吹糖技藝已漸漸失傳,台灣已經鮮少有吹糖的身影出沒。堅持傳統的許雅棠表示,即便現代科技發達,炭火已經可以被瓦斯所取代,但他仍舊依循翁登賢師傅所傳承下來的傳統吹糖技藝,維持一貫的做法,持續用炭火加熱糖膏,呈現真正的「傳統」。

另外,吹糖技藝逐漸失傳的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是「木模」。吹糖的模具可以說是吹糖製作過程的「靈魂」,使用樟樹雕刻而成,散發著淡淡的木頭香氣。然而模具取得不易,需要專業的雕刻技術,而至今已經鮮少有製作吹糖模具的師傅了。許雅棠無奈地表示,就算請其他雕刻師傅製作模具,也都沒辦法使用,只要有一個地方沒有雕刻好,糖就會吹不起來。畢竟師傅也不是專精雕刻吹糖模具,自然而然地,也會無法知悉許雅棠所需要的方向與精髓。

面臨吹糖技藝的失傳,許多人會看似這傳統產業特別稀少,感覺有賺頭想向許雅棠拜師學藝,希望可以收為徒弟,傳授技藝。然而,許雅棠卻拒於門外,拒絕收徒的原因是他認為學習吹糖技藝應該是出自對這門傳統產業的熱愛與興趣,而不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但目前為止來拜師的學徒們態度輕浮,表現出可有可無的樣子,始終還未看到一位真正能讓他放心傳授的人,雖然會些許感到遺憾,但也無法改變,因此傳承這件事也保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

但許雅棠始終都把師傅的話謹記在心,「吹糖絕不能淪為經濟利益的工具」。吹糖是他的專業,同時也是他的興趣,吹糖傳統技藝的價值在於能夠延續傳統,成為更多人的回憶,對他而言,這樣就足夠了,並且也表示會繼續堅持吹糖吹到他真正無法再做下去的時候。

讓吹糖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珍貴回憶

即使吹糖技藝因許多因素而逐漸失傳,但許雅棠仍堅持每週假日出來擺攤,讓更多人看見傳統。許雅棠笑笑地説,吹糖是台灣傳統技藝的文化,即便現今的科技發達,還是想讓小朋友們知道吹糖這項傳統文化的存在,不被現代科技工具所取代,利用有趣且好玩的方式吸引小朋友,吹出各種驚奇的圖案,同時也可以喚起家長們的兒時回憶,讓吹糖可以延續在每個人的心中。

吹糖文化在台灣逐漸走向歷史,而許雅棠的堅持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文化傳承需要人們發自內心地願意去努力與堅持文化。即使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讓許多傳統技藝逐漸淡出現代人們的視野,但是只要有人願意去傳承與推廣這些傳統文化,就能夠讓它們在現代社會得以延續下去並且留存於大家心中。

照片

↑吹糖攤子外聚集了大小朋友們前來觀看。攝影/洪品瑢

採訪側記:

身為彰化人的我,從小就時常會去逛鹿港老街,因此對於吹糖這項傳統技藝印象深刻,但我都只有在旁邊觀看,從來沒有去真正體驗過,關於吹糖的文化也沒有很暸解。經過這次的採訪後,發現吹糖真的不是易事,需要靠著長年的經驗與熟練的技巧才能讓糖得以成功成型,許雅棠師傅是台灣吹糖的第三代傳人,隨著吹糖文化漸漸地消逝,感到遺憾,但至少許雅棠師傅仍舊努力延續吹糖技藝,成為孩子們深刻的回憶。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