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委員會《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下稱ICERD)》
公民記者:朱水文
國家人權委員會(下稱人權會)於2023年07月19日上午在監察院舉行《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下稱ICERD)》首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與會者人權會主委陳菊、副主委王榮璋、王幼玲以及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范巽綠、賴鼎銘等委員、秘書長朱富美、人權諮詢顧問魏千峯律師、應邀出席的還有印尼、澳洲、以色列、美國、德國、菲律賓等駐台機構的貴賓、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佛光大學原住民族文化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黃東秋,以及共計23位長期關注人權發展的台灣NGO團體代表。
行政院去年12月發表ICERD首次國家報告,明年將召開國際審查會議並發表結論性意見,人權會依據職權,為對ICERD首次國家報告提出獨立評估意見,而由鴻義章、高涌誠、蘇麗瓊等3位委員督辦撰提,內容聚焦原住民族、新住民、移工及少數非公民族群的人權課題,並為促進政府落實ICERD的法規及政策,提出具體改善建議。發表會開場特別播放在撰提過程,與相關族群、NGO團體、政府機關座談的簡要紀實影片,並且透過「撕去歧視標籤」的啟動儀式,展現積極落實ICERD的決心。
主任委員陳菊致詞表示,感謝林淑雅教授在本會撰擬獨立評估意見期間,就原住民族相關議題提供建議;也感謝3位委員的辛苦與用心,並且在撰寫過程中,發現在Covid19疫情期間,國內少數群體或處境不利的團體曾受到歧視對待,例如針對移工的外出禁令、偏鄉原住民醫療資源不足、新住民孩子居留等問題。
人權會主委陳菊強調,人權是永無止盡的追求,希望透過這次ICERD獨立評估意見的發表作為開始,共同關注因為法規制度或執行層面的不足,致力消除族群或群體的不平等現象,包括文化中潛藏刻板印象所造成的歧視問題。
人權委員鴻義章指出,國內原住民族長久以來面臨著不平等及歧視的處境,尤其是健康不平等和社會歧視的情況仍然存在。國家應透過族群主流化的實踐,與原住民族、社會團體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包容、平等和尊重多樣性的社會。
委員蘇麗瓊提出,政府應落實ICERD對非公民的平等保障,並改變「把移工當作是客工」的政策思維;也期許政府與社會各界溝通對話、凝聚共識,建構一個種族或族群間互相尊重及包容的友善環境。
委員高涌誠並表示,唯有面對事實上的困境,逐步改進,包括檢視相關法律制度是否存在看似平等,實際卻不平等的問題,以及區別法律制度的差別待遇,是否具有正當理由和必要性,才能真正落實ICERD強調的平等真諦。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