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舞翩翩 民雄鳳梨田涼亭
【記者 柯蓉蓉、簡誌諒/嘉義民雄報導】
臺灣自1990年代起,興起一股「公共藝術」浪潮,藝術由政策轉向公眾,裝置藝術開始走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塑造地方文化特色,2000年後,公共藝術發展成「進駐」、「參與」形式,地方政府開始編列預算的標案型計畫,讓創作者們有更多發揮空間。
鳳梨田間的蝶舞翩翩
嘉義民雄的鳳梨田間有個名為蝶舞翩翩的涼亭,2014年由鄉野藝術家翁朝勇搭建至今,歷經9年,屹立不搖,涼亭以蝴蝶之姿點綴著鳳梨田的景觀。
鄉野藝術家 翁朝勇:「縣政府有個構想,就是說要在那附近做幾個,完全不同的涼亭,它(政府)給我們去做的人,自己去創作,也不限什麼材料」
藝術家的堅持 選材創造質感
從涼亭的選材到搭建,翁朝勇皆有自己的堅持,雖然是使用舊木料,但仍要經過挑選, 他運用檜木、柳安、香衫等木材營造涼亭獨特的粗獷質感。
鄉野藝術家 翁朝勇:「因為它(政府)的經費不多,所以我不可能全部用檜木,它就是一些板子都是檜木,木材大個的都是柳安。可是柳安木它還有分,都是檜木,都是柳安,也有分好的和壞的。」
涼亭的結構也富含巧思,蝴蝶翅膀的設計下暗藏玄機,這就是翁朝勇讓木造涼亭長久保持完好的特別設計。
會到涼亭的民眾 周子薇:「這個涼亭是有設計過的,它的屋頂是往外翹的,就是很特別這樣。」
鄉野藝術家 翁朝勇:「(屋簷)就像戴一頂帽子的帽簷一樣,帽簷越大,越不會去曬到太陽,還是淋到雨。」
鄉野藝術家 翁朝勇:「我蓋房子蓋久了,都知道要怎麼做讓木材保存較好,就是說該延伸的屋簷要延伸足夠,屋簷如果延伸不夠,就會很快壞掉。」
成為讓勞動者喘息的地方
涼亭的所在地點相當特殊,不在人潮聚集區,因此以農民的小工寮為搭建理念,成為當地農民與民眾能夠休息的一方天地。
鄉野藝術家 翁朝勇:「大概就是那裡的一些,就是務農的比較多,那邊好像遊客比較少。」
會到涼亭的民眾 周子薇:「在鳳梨田之中,有風吹過來的時候,又有幫你擋住的屋頂,在那裡的時候可以是既涼爽,又可以觀覽到整個風景的地方。」
不只表面用處更別具意義
涼亭經得起時間考驗,讓小小的社區裝置藝術發揮長久價值,增添更多實用性,甚至對有些人來說它的存在別具意義。
會到涼亭的民眾 周子薇:「那時候傍晚六點的時候還很亮,這張照片是我那時候在鳳梨涼亭然後躺下,看著落日慢慢降下來的時候。」
會到涼亭的民眾 周子薇:「不管是在傍晚或是清晨的時候,往下看的時候那裡一片一片的,像是浮動的海的感覺,所以我覺得這個鳳梨涼亭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