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記者蕭宥潔、陳姵安/新北市報導】「奮鬥路上,輪輪平等」幾個大字印在一台亮眼的藍色餐車上,這可不是一台普通的餐車,仔細一看會發現,車上的廚師們多數坐著輪椅。「海海人生行動號餐車」由新巨輪服務協會組成,車上的廚師原本都是在街頭賣日常用品的街賣者。從以前販售一包包的衛生紙、原子筆,到現在一道道美味的腸粉、炒泡麵,協會創辦人陳安宗帶領這些夥伴,將傳統街賣做轉型,希望能改變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街賣是被集團操控、斂財的刻板印象。
↑陳安宗打造全台灣第一輛專門為身障者設計的行動餐車。照片提供/陳安宗
新巨輪服務協會理事長兼創辦人陳安宗,在2歲時確診中度小兒麻痹,經歷創業失敗、家庭破碎,甚至在龍山寺當過街友。接觸到街賣以後,他憑著自身毅力,從一人單打獨鬥,到成立新巨輪服務協會,希望能打破社會大眾對街賣者的刻板印象。
為了將街賣轉型,陳安宗打造全台灣第一台無障礙行動餐車,提供身障者不同的就業機會;餐車大幅縮短身障者的工時,不必在外奔波、不再依賴民眾的同情心消費,販售餐點讓街賣者的角色從「接受幫助」轉為「主動服務」。此外,陳安宗還打造「無障礙廚房」,讓輪椅族群更方便做料理。
未來,陳安宗期盼能獲得企業支持,穩定餐車營運,並計畫與圖文創作者合作,將創作與街賣商品結合,推出文創商品。陳安宗希望透過自身行動,加上媒體的力量,讓街賣不再被污名化,也希望新巨輪的夥伴能將自身的經驗傳承給更多身障者。
陳安宗目前擔任新巨輪服務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協會創辦人。他在2歲時確診中度小兒麻痹,儘管是中度患者,他仍可以勉強倚著牆慢慢行走,不必時時坐在輪椅上。年輕時,陳安宗和朋友合夥投資創業,沒想到生意失敗,讓他背負龐大債務,家庭破碎。為了生計,他一天打兩份工,白天在造紙廠做辛苦工,晚上在旅館櫃檯做兼職。然而,一場921大地震將兩間公司都震垮了,看著重建工程遙遙無期,陳安宗決定前往台北討生活。他各種工作都嘗試過,一開始做洗車工,但因為雙腳沒有力氣支撐,連基本的水槍都拿不動,雖然老闆沒有因為這樣刁難他,也鼓勵他繼續做下去,但深受打擊的陳安宗,深刻體會到自己身為身障者的不足。
陳安宗經歷一段落魄的日子,他沈迷酗酒,花光積蓄,甚至在龍山寺當過遊民,長達36小時沒吃過飯、喝過一滴水。消沉一段時日後,他注意到路邊賣口香糖的大嬸,透過她的介紹加入了街賣團體。憑藉著毅力,陳安宗從加入團體,到後來脫離集團,與其他街賣者朋友共同合租房子,請房東協助改建,打造簡易的無障礙空間,慢慢的從一個小公寓逐漸發展成友善身障者的小社區。後來在房東的協助下,大家一起合租了一間鐵皮屋,然而一場無情大火,將他們只租了七個月的心血全燒光了。陳安宗靠著四處借錢,抵押車子,大家共體時艱,最後在2016年成立了新巨輪服務協會。
打造友善互助空間 撕去街賣污名化標籤
走進新巨輪協會,1、2樓是辦公空間與儲藏室,3、4、5樓是協會成員們平時住的宿舍,頂樓則是娛樂空間,大家可以在這裡吃飯休息,也有卡拉ok和麻將桌,裝潢雖然簡單,但對這些街賣者們來說,這裡就像是他們的避風港。陳安宗成立協會的其中一個原因,源自於自己當年在其他街賣團體的經驗,當時剛接觸到街賣,發覺到街賣者的居住空間相當狹小,也沒有無障礙設施,許多比自己還要嚴重的身障者,甚至要在地板上爬行。陳安宗心想:「明明是街賣團體,負責人為什麼沒有愛心,讓這些身障者生活的這麼困難呢?」於是他決定脫離團體,憑藉自己年輕時的創業經驗和許多人的力量,打造出一個屬於街賣者的無障礙空間,新巨輪協會因此誕生。
成立協會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陳安宗說:「社會大眾常對街賣者抱持負面印象,認為我們是被集團操控、牟取暴利,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只是一群身障者、小兒麻痹患者,努力在社會上自力更生。」回憶起多年前,當時媒體偷偷跟拍街賣者緩緩上下車的畫面,塑造出「明明雙腳能使力,但靠坐輪椅賣東西賺取同情」、「被集團操控、集團的斂財工具」,使大眾對街賣者產生誤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對許多街賣者,包括陳安宗在內,雖然能靠自己的雙腳進行短距離移動,但卻無法支撐長時間的站立行走,因此難以勝任一般需要長時間工作的職務,他們只能仰賴輪椅進行代步,參與街賣工作。
陳安宗表示,每位街賣者都有自己的苦衷,儘管小時候就學習一技之長,但面臨到產業變遷等原因,讓許多身障者一夕之間失去了工作,在沒有家人資助的狀況下只能流落街頭,街賣對他們來說,是最快能賺到錢的方式。許多人會指責他們商品賣的太貴,陳安宗便舉例:「我們一包產品賣100元,有50元會歸給街賣者,另外50元則是協會的批貨包裝和水電成本,但社會大眾不會知道這些。」成立協會最大的原因,就是想讓更多人認識、暸解街賣者背後的故事,不再抱持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是被集團操控的工具,因為街賣對這些身障者來說,往往是最後且不得已的選擇。
將街賣轉型 無障礙餐車提供多元就業機會
新巨輪協會在2019年發起「新巨輪無礙餐車計劃」,並在2020年底成功上路,取名為「海海人生行動號餐車」,有了餐車,街賣不再是他們的唯一選項。餐車的發想源自於成員們平時在協會裡都會自己料理,多數人有基本廚藝經驗,再加上協會漸為人所知,收到越來越多學校、企業活動邀請,便想可以將廚具帶至現場,做簡單的料理,進行販售,像是炸唐揚雞、關東煮等等。一場場活動下來,大家的料理受到許多好評,給了陳安宗很大的自信心,他心想:「我們有廚藝,也有人力,只要我們把協會的廚房搬上車,在上面料理給民眾,是不是很方便?」行動餐車的念頭就這樣在陳安宗的心理慢慢萌芽。
協會裡有位成員曾經是廚師,有長達十年的廚藝經驗,後來因車禍受傷截肢,再也無法回到餐廳工作。在一次的市集活動裡,陳安宗被他努力撐起身體製作料理的模樣深深感動,再加上自己的良師益友——「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對他說的一句話:「宗哥,你只要把人搬上車,就成功一半了!」這句話讓陳安宗決定,一定要打造一台無障礙餐車,一方面可以將街賣轉型,解決污名化,另一方面也能讓街賣者脫離原本身份,創造更多不同就業機會。
翻轉同情消費 從接受幫助到主動服務
行動餐車和街賣的不同地方在於,街賣的工時長,街賣者一天至少在外工作12小時,且來回交通也需依賴志工協助,常常做滿一天下來,收益也只有500元,長時間的勞動對身體而言是極大的負擔;而餐車的工時僅4-6小時,與街賣相比大幅縮短至少50%,較短的工時讓身障者除了工作以外,有更多彈性時間安排自己的休閒生活。比起街賣多依賴客人的同情心消費,經營餐車只要把餐點做的美味,客人就會主動購買,收入和街賣相比也更加穩定。
曾經擔任餐車廚師的林大哥表示,街賣是一份「看天吃飯」的工作,只要遇到天氣不好,當天的客人就會少很多,也要看客人臉色,而餐車只要把食物做的好吃,客人就會主動上門。陳安宗補充道:「一般人比較難理解,當我們坐在輪椅上與客人對話,視角是需要微微往上的,而在餐車裡的視角是由上往下,那種感覺是真的很不一樣。」有了餐車,不但解決工時長、污名化等問題,整體生活水平提升以外,街賣者的角色也從原本的「接受幫助」轉變為「主動服務」,那種喜悅和成就感對他們來說是很難形容的。
餐車除了讓街賣者的角色轉變,也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根據協會過往的試賣經驗,若每個月有穩定的活動邀約和合法場地固定販售,一個月可創造6-18位的人力需求。再者,一台行動餐車需要備餐、排班銷售、行政帳務等至少三種以上職位,身障者可以依據不同個人特質選擇合適的工作,多元的職務分配也能讓更多障別一起參與,達到「跨障別合作」,不再只是侷限於輪椅族群。
無障礙廚房與線上展覽 期盼企業穩定合作
餐車除了固定的每個月的定點販售,近期還推出「待用餐計畫」,民眾可透過網站認購餐點,再由志工將餐點送至有需要的社福團體,不僅提供身障廚師一份工作機會,更能幫助弱勢者溫飽。
除了行動餐車,陳安宗更是一手規劃了「無障礙廚房」,廚房每個檯面的高度、廚具的擺放位置等都經過特殊設計,為輪椅族群量身打造。在協會搬到現址以前,舊的廚房環境對輪椅族群來說相當惡劣,不但空間狹小,也沒有完善的排水系統;陳安宗在考取中餐料理證照的過程中更發現,一般廚房對於輪椅族群非常不便,走道過窄、地板沒有防滑、洗菜槽的深度和高度、調料區的位置對他們來說都很不友善,有了這個經驗讓陳安宗決定一定要打造一個無障礙廚房,讓身障者們料理起來更加方便。「能夠做多少我就做多少」陳安宗秉持著這個信念,雖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至少做出讓大家都能方便做餐的地方。
對於未來,陳安宗期盼能找到企業合作,讓餐車的營運更加穩定,也希望能和圖文創作者合作,將一般的日用品包裝成文創商品的形式販售,增加民眾的購買意願。2022年11月,協會與花旗銀行合作,在台北中山地下街舉辦「公開街賣集團的真面目」展覽,透過人物誌介紹街賣者們背後的故事,帶領觀眾走進街賣者的世界,也讓更多人暸解協會的運作模式。展覽結束後,協會更將展覽圖片上傳至虛擬實境網站,利用現代科技將展期延長,讓民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都能到網站上瀏覽。
陳安宗帶領新巨輪協會一路走來,儘管遇到許多困難,但他依舊抱持著初衷:「我希望我們能被社會大眾接納,讓大家知道我們並不是在夜市斂財、暴利的街賣者。」陳安宗希望能藉由媒體報導力量,讓大家暸解身障者也在努力照顧自己、自力更生,不造成社會負擔,也希望新巨輪的夥伴們能把自身的經驗傳承下去,讓更多身障者們知道,自己的人生其實還有很多機會,創造不同可能。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中,宗哥將自己的人生故事到協會的創立、行動餐車的發想描述的非常仔細,聽的當下差點感動到泛淚,真心希望新巨輪協會能帶領更多街賣者自立,也希望社會大眾不再對他們抱持刻板印象,能多一份同理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