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TIVAC 臺灣攝影夢想「家」

2007/10/23 13:00
1,84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Tivac 【記者黃婉茹/北市報導】走進遼寧街幽靜巷到內,感受到一股文藝氣息,那兒座落著一間以攝影為主題的藝廊─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小心培育著台灣攝影正萌芽的幼苗,希望有日能日益茁壯。

 全會華,藝術中心的創辦人,為馬來西亞華僑,原在日本工作,八年前來到台灣,投入台灣的攝影行列,五年前將藝廊遷移至現今所在地,室內空間設計簡單,注入的心血卻溢於言表,「台灣人對藝術的價值觀中,攝影作品常被忽略。」祕書林宜寬說道,大部分台灣的藝術收藏家,會選擇雕塑品或畫作,少有人將攝影作品視為藝術,或許覺得攝影只需按下快門,不需投入太多心血,所以攝影在台灣藝術領域中,一直處於弱勢。

 現今在館內展出的展覽,不全然為攝影作品,「現代藝術媒材越來越多變,單是攝影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林宜寬有些感慨的說,創作在改變,展覽也要跟著變動,若依舊堅持傳統攝影的展出,可能會找不到藝術家來展覽,像現正展出的郭奕臣二oo七個展「突變/Mutation」,是以影像及裝置藝術為主,將攝影、影像、裝置藝術合而為一。

 館內也會和國際相互交流,去年年底舉辦的「自我的劇場」,由四位女性攝影師主辦的女性主義影展,其中有三位是美國的攝影師,「女性主義在其他藝術領域中越來越突出,但卻少有女性主義攝影展。」林宜寬說明令他印象深刻的原因,不斷發掘獨特的主題,也是他們努力的目標,「只要是好的作品,值得展出的,我們都會不遺餘力提供場地展出。」

 除了和國際間互通有無外,TIVAC也會和附近國小合作,小朋友的作品也有機會在館內展出,林宜寬強調「不想把展覽弄的太過商業化,有機會也會做些教育推廣的工作」,平日也會舉辦專題座談會或展覽研討會,提供對攝影有興趣的民眾一個和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有時也會請樂團在館內演出,希望民眾能把TIVAC當成一個淨化心靈、放鬆心情的地方。

 然而一間藝廊,若要長久經營,背後則需一贊助企業,TIVAC為小本經營的藝廊,創辦人憑著一股對攝影的熱情與執著,提供空間給台灣熱愛攝影的人士,讓他們有機會將作品展出,台灣攝影環境不佳,得不到企業贊助,經營上一直處於吃緊的狀況,全會華只好依賴台北市文化局及國家文化基金會的贊助,才有辦法一直營運到今天。

 對於日後的發展,全會華一直以成立影像博物館為目標,「台灣的博物館越來越多元,幾乎各個領域都有博物館成立,但影像博物館卻一直沒有出現。」林宜寬解釋,現在雖已有理想地點,但仍須經過文化局審核通過後,才能著手進行,若真正達成目標,TIVAC的任務才能真正告一段落,對於台灣攝影環境也才能不留下遺憾。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