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白米溪&東澳越嶺生態環境記錄

2010/12/28 15:58
4,872次瀏覽 ・ 7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
白米溪&東澳越嶺生態環境記錄
99年12月26日
照片
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99年12月26日
白米溪&東澳越嶺道生態環境記錄
 
壹、活動緣起:
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99年下學期已記錄冬山河五大支流由東到西排例為詔安坑、大伯爺坑、十三份坑、新寮溪、舊寮溪。12月26日安排白米溪&東澳越嶺道生態環境記錄。
貳、環境簡述:
東澳嶺山係位在中央山脈最北端,高(821公尺),一等三角點, 〔一顆一等天文點。全台彎只有五個.是美軍委託聯勤測量隊制的。為銅制圓筒形.直徑寬7公分.上寫『東澳嶺.一等天文點.聯勤測量署.民國五十一年』〕山勢渾雄,頗有大山的架勢為台灣百名山之一。
 東澳嶺.為蘇澳、東澳附近最高峰,天氣晴朗,登臨其上,展望奇佳。山頂遠眺,整個蘭陽平原及太平洋中的龜山島盡收眼底,遠方雪山山脈最北端山稜亦歷歷在目,北方台泥猴倚山礦區,如能在此露營,獨享山頂的寧靜,夜眺蘭陽平原萬家燈火,朝看龜山島的日出,亦是人生一大樂事。
往南可展望到東澳整個村落與對岸南澳嶺、烏石鼻海岬,向東望則可遠觀南澳鄉一些著名之中級山,如蘭崁山、飯包山等,實為不可多得之展望點。 
  
據吳永華所作之「蘇花古道宜蘭段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東澳越嶺古道翻越東澳嶺最低鞍(550M)是蘇澳、東澳間的捷徑,不知是何時走出來的,最早也可能是泰雅人的獵徑,僅知日治大正年間的宜蘭移民已在使用此路;有人稱之『隘路』、『內路』、『偷走路』。在大正四年製版的蘇澳地圖中並無這條山路,直到昭和四年測繪的地形圖中才以繪出,這似已說明了東澳越嶺路是日據時期移民所走出來的翻山捷徑。步行者大多走這條路,因為可比走蘇花古道或公路省下一半的時間。所以猴猴坑這條古道按是指蘇花古道),在公路與越嶺路各有所長的情況下,從大正十四年公路開通後,已乏人通行。有些東
澳里的耆老知道古道(只蘇花古道)在蘇花公路上方,而很多人都還以為常走的東澳越嶺古道就是蘇花古道。因為在日治時代,大家都是使用這條越嶺古道進出蘇澳。」。
   
?、活動目標:
體認黃武雄「學校在窗外」教學的真正意義,釋放社團視野、重建屬於在地的世界觀。
引導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記錄白米溪&東澳越嶺道環境生態。
激發社團的鄉土情懷進而珍惜愛護鄉土。 
培養社團運作及互助合作的精神。 
肆、活動時間地點:
99年12月26日08:00白米溪&東澳越嶺道、白米社區木屐村
伍、活動流程:
1 08:00白米社區木屐村集合
2 08﹕00~09:00白米溪生態環境觀查記錄
3 09﹕00~12:00東澳越嶺道生態環境記錄
4 12﹕00~13﹕00鞍部午餐
5 13﹕00~16﹕30越東澳嶺東澳生態環境記錄
6 16﹕30        從東澳搭火車回永春車站快樂賦歸  溫暖的家 
陸、活動裝備
輕裝、 攝影器材、行動午餐、備份衣物、雨傘、雨衣、雨鞋、零錢,一夥輕鬆快樂感恩的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kicky (未驗證) ・ 2010/12/31 00:13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kicky (未驗證) ・ 2010/12/31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