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擱淺玳瑁重回大海 海龜保育亟待加強

2024/05/30 21:00
5,69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 海龜擱淺至野放 生活環境遭迫害

NS: (民眾)米菇掰掰,掰掰

OS: 畫面中的海龜,名叫米菇,於去年的7月15日在基隆的外木山海岸被人發現,當時牠全身纏繞漁網,手部嚴重發腫,海巡署在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現場,並將牠送往中華鯨豚協會救治。

起初米菇的傷勢,因無法控制的感染住院觀察了許久,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感染情況仍沒有好轉,最後不得不進行截肢手術。

而在中華鯨豚協會長期照顧下,米菇的精神及食慾逐漸好轉,通過三次的各項數值檢驗後,達到野放標準,於是協會決定在今年的4月22日,也就是世界地球日這天,將米菇從基隆大武嶺海灘野放回大海。

野放當天,協會不斷確認米菇的狀態,適時的加水保濕,並將濕毛巾鋪蓋在牠身上,避免缺水。

緊接著檢查完米菇的情況後,就將米菇從紅色塑膠箱搬出,放至沙灘上讓牠自行返回大海。

 

標二: 海洋環境惡劣 影響生態保育

OS: 其實海龜擱淺事件在四面環海的台灣相當頻繁,根據海保署2023年的統計,將近321隻海龜擱淺,實際能存活的僅有73隻,存活率不到約23%。

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其實與人為因素相關,海龜擱淺通常為誤食海洋廢棄物、漁業混獲、廢棄漁網纏繞、船隻撞擊及海龜自行擱淺等,就算是海龜自行擱淺,也可能是遭到人類驚嚇進而導致免疫力下滑。

獸醫師 陳毓蓉Bite: 但也不是說就是那些虛弱自己上來的龜就完全跟人為無關,他們有可能是在可能一段時間以前有受到一些驚嚇讓它免疫力下降然後更容易生病這樣子。

所以當民眾在面臨海洋動物擱淺時,請立即撥打118通報海巡署,且詳細告知周遭環境,切勿將擱淺動物退回海洋,同時也保持安靜,避免動物緊迫。

 

標三: 尊重海洋生物 維護生態環境

OS: 而主導此次海放活動的人,是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他在高中升大學那年,因為一些機會參與了鯨豚協會的志工,後來他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到海洋生物研究領域的研究所,因此對海洋有著深厚的感情。

曾鉦琮在畢業後投入這項行業,不僅出自對海洋的好奇,也是因為海龜擱淺的原因都是與人有關。加上自己對於海洋研究多年,甚至已經將海龜視為自己的朋友,才會想要投入其中,為海洋出一份力。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 曾鉦琮Bite: 呃本身做海龜研究做得比較久,所以其實對海龜而言,就覺得欸越來越熟悉了,就感覺好像是一個朋友,所以你就不希望自己的朋友一直在受傷,你能為你的朋友做什麼事,那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好奇,因為就是台灣的海洋野生動物,不論是鯨豚海龜或其他物種的相關的研究都很少,我們甚至可以說台灣人對山的認識應該比對海的認識還來得多,對但偏偏我們是海島國家,我們卻對海不熟悉,所以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就是覺得如果可以持續了解它,它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而身為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認為,鯨豚、海龜擱淺的救援活動,本是協會的核心,但在未來要加以擴大推廣其他方面的研究,才能讓海洋生物受到重視。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 曾鉦琮Bite: 救援這部分是我們的核心沒錯,但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核心來發展什麼,然後讓協會的核心變得逐漸的擴大,對這樣才可以真的讓更多的海洋動物,呃被重視到。

現今海洋環境依然持續受到人類迫害,而中華鯨豚協會也呼籲民眾,在接觸任何海洋活動時,都應尊重海洋,避免觸摸海洋生物或礁岩,同時也減少生活廢棄物,還給海洋動物們乾淨的家。

 

採訪撰稿 劉蔚柔

攝影剪輯 陳宇恩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