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市場囡仔的「米」夢

2024/07/01 22:52
6,277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照片

 

3月底採訪了新竹中央市場商圈總幹事呂正祥,當時聽他說著為活化商圈企劃、舉辦的市集活動,以及樂為小農的「米夢」,便被他的故事深深打動,一聽到他們六月底在東海國小有割稻活動,老師立刻與他定下參訪行程,今天頂著豔陽高照的天氣,師生一行人也來湊熱鬧啦!

在一片田野間要找活動地點,連Google都要冒冷汗,所幸見到一群臉蛋紅咚咚、興奮聒噪的學生群,輕易的問到確切地點前往…

上午十點多,活動早已開始,現場有好幾位志工、老師及學生們在忙碌著,藍天白雲下,熱浪滾滾、田野遼闊、金黃的稻浪隨風輕輕擺動,和大家打著招呼,打稻機辛勤工作的聲響,打破夏日的寧靜,成為孩子們割稻、收稻的專屬「BGM」。

看著一波波的孩子,在老師帶領及志工的解說下,輪流手拿鐮刀,上前體驗收割樂,小臉被太陽燒烤的像剛水洗過的紅蘋果;頭髮像下水的麵條耷拉在額上;懷裡揣著一束束稻穀,難掩興奮的上交自己的勞動成果,那畫面令人禁不住想吟誦《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看大家都在忙碌著,我不敢多做打擾,只能在一旁側錄、抓拍大家認真努力的畫面,直到活動近尾聲時,老師才邀請阿祥總幹事,及活動上巧遇的老友,也是這次清大國教署食農計畫執行長陳振淦先生為大家說明~

呂正祥總幹事說,這片田是和竹北東海國小合作的,從培育秧苗開始,到插秧、撿福壽螺、拔草、收割,再到之後的輾米、包裝,希望能讓孩子體驗整套完整的農作流程。

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對稻子生長的過程,需要多少時間?一株秧苗可以衍化出多少稻穀,有基本的概念,未曾想要讓他們體會農作的辛苦,畢竟感受是要自己體會的,大人說辛苦,但在他們的角度或許覺得好玩成份居多,不過,在結業式之前,讓他們來體驗割稻、脫殼機處理、曬穀子的過程,末了,還有現場“爆米花”的活動,肯定孩子們的內心也會有所體會,並收穫不少。

另外,工作人員們也會告訴學生,這些稻米是沒有使用農藥、肥料,自然生長出的稻穀,這樣乾淨、健康的土地,可以提供乾淨、健康的米,他還預測今年稻米食味值應該不會低於82分(見註一圖示)
除了讓孩子體驗,家裡吃的米和學校自己種的米,在口感、香氣上有什麼不同,進一步了解自然農作的好處之外,如何守護這一塊乾淨、健康的土地,提供大家健康米糧,則是這個活動更重要的目的。

照片

(註一)

 

陳振淦執行長說~東海教育田集結了許多單位的計畫而成,食農教育是校本課程最重要,及最容易融入的內涵之一,學生透過食農體驗,親自參與農作活動,平時也有夥伴志工到校園內,帶著他們實作、觀察。

在一連串的過程中,相信在他們內心會有所觸動,孩子們親近土地,踏在泥土上,既是在種米,也是在「種人」,讓人跟土地及食物之間的關係更緊密的連結,在自己的故鄉有這樣體驗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們對土地、植物有更深刻的印象。

另外食農教育也有很大的療癒效果,例如,有些孩子一開始可能連鞋子也不敢脫、不敢赤腳踩在泥濘裡,到慢慢一小步的敢嘗試,再到最後帶著快樂的笑容離開,整個人有很大的釋放和突破。

第二個部分是,傳統學校教育主要在課本上的知識學習,但真正的知識應該是人跟環境、社會、及他人之間,互相碰撞的經驗累積,食農教育把這一塊找回來了。

學校、農政、產銷等單位,積極推動食農教育,今天現場便能見到許多混齡、跨領域的人員,互相支援、協助、與合作,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

 

圖:碧馬麻 / 「阿祥送米」FB粉絲頁

文:碧馬麻

竹北市東海國小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