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電子煙傷害青少年身心理,家長警覺與守護健康

2024/12/31 09:36
4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電子煙傷害青少年身心理,家長警覺與守護健康

全球超過三十個國家或地區全面禁止電子煙,但包含歐洲、中亞及加拿大等國家,其電子煙政策皆為「開放成人選擇、禁止青少年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這些國家的15歲少年中,平均有25%曾經吸菸,更有超過30%曾使用電子煙,而過去30天內使用過電子煙的孩子高達20%  。

WHO強調,菸商最愛年輕人!電子煙使用者八成都是25歲以前的年輕人,電子煙與加味菸就是青少年吸菸與大麻的入門!

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指出,菸商宣稱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能協助戒菸、避免抽紙菸,但事實上,這些新興菸品誘引的都是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研究證實,越早開始嘗試,越容易上癮且越難戒除,對青少年造成的損傷更甚於成年人,還會增加後續出現偏差行為、吸食毒品的機會…。

Podcast頻道「元氣醫聲」主持人聯合報醫藥記者周佩怡特別邀請董氏基金會林清麗主任,探討菸害防制的重要議題。本次分享重點包括:「菸商的目的就是吸引年輕人成為其忠實顧客」、「新興菸品一樣有二、三手菸害」,「孩子出現5大使用新興菸品的跡象」等。透過專家觀點,幫助家長、老師及一般大眾提高警覺性,共同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敬請關注並收聽完整節目內容,《元氣醫》Podcast 連結:https://podcast.kkbox.com/tw/episode/Ta2M-woqbVAuMprMmH

以下為健康網站元氣網「酷炫潮物?青少年抽電子煙、加熱菸,傷害比成人大」全文報導:

電子煙、加熱菸增加多重尼古丁使用機率 也傷青少年大腦

電子煙與加熱菸等新興菸品在青少年間蔚為風行,以電子煙為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八成電子煙使用者為25歲以下;國健署112年調查也指出,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為4.8%,約5萬多人。

照片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分析,菸商於新興菸品上使用尼古丁鹽或添加其他風味,蓋過傳統紙菸的煙嗆味,也讓煙霧形狀、顏色更為絢麗,並宣稱這些菸品能協助戒菸,避免使用傳統紙菸,組合技般的行銷手法,吸引許多青少年使用。

但林清麗指出,已有研究證實,新興菸品可隨時補充,尼古丁吸收快,其成癮性等同於海洛英、古柯鹼,對人體的傷害也不亞於紙菸,故無法作為減菸、戒菸工具。例如提高後續使用紙菸、大麻、出現酗酒或偏差行為的機率;加熱菸霧中,有22種有害化學物質的含量為紙菸的2倍,7種物質含量為10倍;新興菸品產生的煙霧皆含氣溶膠,直徑僅0.3微米(μm),意即PM0.3,遠小於空氣品質標準的PM2.5,將更深入使用者的肺部造成傷害,且一樣有二手、三手菸害。

照片

此外,人類大腦25歲才發育完全,在此之前使用菸品,會造成腦損傷,導致年輕吸菸者脾氣暴躁,注意力無法集中,課業成績大幅退步,能否復原尚無定論。另也陸續出現吸食新興菸品,導致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個案。新興菸品的危害,遠比菸商所稱、民眾所想的深遠、龐大。

小孩偷抽電子煙、加熱菸的5大跡象,該怎麼協助戒菸?

照片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 主任林清麗分享,前衛福部長陳時中的戒菸經驗。記者林澔一/攝影

若能抵抗菸品誘惑最好,但如果民眾已經使用,林清麗表示,除了可像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全然以強大意志力抑制吸菸的慾望外,台灣健保也提供免費戒菸服務,民眾可下載「戒菸就贏」APP,搜尋附近戒菸門診,接受尼古丁貼片、咀嚼錠、噴霧劑等尼古丁替代療法,藉由提供身體低劑量的尼古丁,減緩不適感及想吸菸的慾望。

至於青少年戒菸者,由於多非出自個人意願,且自持年輕力壯,戒菸成功率低,且擔心他們接受尼古丁替代療法時,仍偷偷使用新興菸品,加重傷害,故目前青少年戒菸的方法,仍以關懷、陪伴為主,並宣導新興菸品的真面目。

目前世衛成人戒菸臨床指南已列入加熱菸,電子煙則因使用狀況複雜,尚未被列入,但林清麗表示,國健署推出的台灣臨床戒菸服務指引,皆未納入兩種菸品,未來基金會將持續倡議,以健康台灣取代菸草台灣。

小孩出現以下現象,可能有使用新興菸品:

1.文具變多:新興菸品載具設計多樣,與文具類似,如為金屬類、附有管線,就須提高警覺。

2.身上有甜味、香味、怪味:新興菸品會添加水果、香料、草本等風味,吸引民眾使用。

3.與家人關係改變:突然要求自己的空間、躲避家人。

4.性格改變:脾氣變差、沒耐心、情緒起伏大、課業一落千丈。

5.生理不適:頭痛等。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林清麗小檔案

現職: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

經歷:

器官捐贈協會理事

健康傳播基金會董事

學歷:美國佛州諾瓦東南大學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韋麗文

主持人:周佩怡

音訊剪輯:陳函

腳本撰寫:周佩怡

音訊錄製:蘇湘雲

特別感謝:董氏基金會

※關於〈元氣醫聲〉Podcast節目

「元氣醫聲」Podcast頻道由聯合報醫藥記者及企劃擔任主題策劃與主持人,採訪國內醫藥界重要意見領袖,邀請其分享最新醫藥政策的見解,並將建言與倡議傳達給政府;或讓廣大民眾從醫療健康的角度,重新看待周遭環境、日常生活,並將其內化、具體實踐,進而擴大影響力,達成「推動台灣醫療正向改變」的目標。

元氣醫聲的內容規劃,以1000字以上專訪長文呈現,以期拉近醫界意見領袖、健康生活知識與閱聽眾的距離,也讓聲量持續擴散,節目時長剪輯後預計約30分鐘,將上架各大Podcast平台,並嵌入報導中,於聯合報系之健康網站「元氣網」露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