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誌--做為台灣社會企業的例子

2011/08/12 01:41
4,243次瀏覽 ・ 6次分享 ・ 3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大誌創刊已一年半,以社會企業為創辦目的的這份雜誌,現況如何呢?

  社會企業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核心目標,透過提供的產品或雇用弱勢族群,配合企業經營手法,不依靠捐贈,而達成目標的組織。大誌以社會企業為創社理念,透過社福團體招募街友,訓練並免費提供十本雜誌為起頭,販售員在熱門捷運站外叫賣,累積收入,使他們能夠再次進貨、販售,逐漸步上穩定的生活。

  大誌目前已逐漸建立招募販售員、整合志工的體系,規劃五年內建立基金會,將盈餘用於更廣泛的街友協助上,大誌能否實踐社會企業的目標,值得關注。

 

延伸閱讀:大誌(The Big Issue)官網 http://www.bigissue.tw/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沙沙 (未驗證) ・ 2011/08/12 09:54

我覺得拍得很不錯耶!很用心 而且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社會企業 讓大家都能了解 超推!

甲鳥 (未驗證) ・ 2011/08/13 01:46

我覺得拍得很好!只是有一點好奇的是真的這樣的運作都能夠幫助到每一個街友嘛?或是怎麼樣的街友比較容易透過這種方式維持生活呢? 
另外就是,對於雜誌社本身,銷售量如何?她們又是如何維持運作呢?

林子璇(毛毛) (未驗證) ・ 2011/08/13 15:22

In reply to by 甲鳥 (未驗證)

謝謝你的回應。
我並沒有問到擔任販售員的街友是否生活都有改善;第二個問題的”怎麼樣”的街友,不知所指為何?如果是指個人特質,我覺得是願意長時間在販售點的,因為人潮雖多,但會停下來買的只是一段時間一定人數中的幾位,片中的李先生或其它我聊過天的販售員,也提到站的久就賣得多,但平均下來的時薪就不知了。
雜誌社當期銷量一萬三千本,維持運作就是靠賣雜誌、不靠捐助,這在片末的社會企業定義有提到。(現在虧損狀況是靠資金借貸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