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大佃農」宜蘭三星簡桂賢
101.1.1
人生可以不選擇風險,但是永遠進不了機會之門,如果您曾經工作退休、有一點田,您會選擇當「小地主」在家穩穩地領政府補助金,還是願意做一個付出心力、享受創業樂趣的「大佃農」?
簡桂賢先生是家中長子、下面都是妹妹,原在紙廠工作,20年前為了家裡吃健康就開始在自家的田地無農藥栽培水稻,95年一邊上班一邊發起組成三星有機米產銷班,之後幫助小老闆開新廠功成身退,97年政府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承租土地約10公頃擴大經營,還兼作一些花卉生產。
農糧署「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http://www.afa.gov.tw/peasant_index.asp?CatID=1281
蘭陽平原水源豐富,以前曾兩期稻作,然7、8月颱風多,下半年收成不好,大約20年前左右開始一年改一期作,農家身兼數職以養家活口。昨晚許多人在熱鬧煙火、歡慶活動中歲末倒數,而簡桂賢先生忙著包銀柳直到晚上12時。元旦清晨,先去做一趟巡水路的工作,再把自家好米及銀柳載到宜蘭三星鄉公所「米香銀柳節」會場。對照勤奮程度,真如同三星鄉公所去年(兔年)「米香銀柳節」龜兔賽跑的樣子。
2012年「米香銀柳節」以稻草及銀柳編織主展品「龍行天下護佑台灣」,現場歡樂猶如農家同樂會。
採收適逢農曆過年的「銀柳」台語音似「銀兩」,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03年命名推廣的新品種「蘭陽一號」,花苞如貴妃豐腴、渾圓,一般稱「貴妃柳」。小姐用田裡現摘的波斯菊親手編花環,配色及造型都很可愛!!
多數宜蘭人選擇農地休耕,就像我爺爺留下來的那塊田,或是賣給都市人蓋豪華農舍,而簡桂賢先生則願意親耕自家田、還跳下來做專業,他用宜蘭人慣有的直爽說起父親從以前到現在對他務農的看法---「照三頓(餐)在唸」,因為簡桂賢先生在外忙,三餐回家吃飯聽父親關愛碎碎唸,從剛開始作有機「成本高、收成少」、「退休何必作那樣累」、到現在「請人很貴」….。
連眼神都很像、在農會上班的太太提供家庭經濟安穩來源,更是簡桂賢先生投入水稻生產大力支持的賢內助,衝刺事業的安心堡壘。
簡桂賢先生自家育苗,1分地約插20盤秧,10公頃需2000盤秧苗,沒有自動輸送帶,全靠人力搬上搬下。夫妻雖然工作忙,家庭教育很成功,一雙兒女從國小開始幫忙農事,羅東高二的女兒用道地的宜蘭腔「焙穀、入穀、出穀….」說明寒暑假如何幫忙培育秧苗、烘乾稻穀等作業,她曾說:「哥哥如果不接米事業,我就來接」,讓人非常佩服!!。簡先生說:「年輕人若無家中協助,要務農是非常困難,希望政府能把兩期休耕補助改為一期休耕補助,將原先補助金用來輔導更多年輕人加入農業生產」。
註:南部插得密,1分地約插30盤
產銷班要兼顧生產、行銷、寫計劃、還要領導大家朝目標前進,班員多自有烘乾、碾米設備,以「安農溪米」建立共同品牌,並掛上「農夫名字」分開包裝,輪流在農會上架銷售,享有產銷班團體規模經濟又能保有個人特色。
聯絡簡桂賢先生 0920615724、y9890583@yahoo.com.tw
簡桂賢先生推薦國產機器碾台中秈10號比日製的好,因他熱心、肯分享、具實驗精神,農改場喜歡找他做新品種試驗。
宜蘭雖三月中才插秧,然而許多農家都是1人耕作10~30公頃,時間管理要做得好,今天元旦就有人開曳引機整地,簡桂賢先生從整地、育苗、插秧就要忙1~1.5個月,回過頭幫第一塊田除草,早就過了專家建議「插秧後10天至2週」的黃金時間。農家會栽種不同品種錯開農忙期(台中秈10號最晚插秧),即使插秧隔2週,收成時大約僅隔1週,所以收割烘穀更加忙碌。
颱風、多水反而成為宜蘭生產有機米的優良條件,一年耕作一期,下半年用水淹滿田區,抑制雜草生長、減低病蟲害,耕作多年的田幾乎不太長雜草,所以簡桂賢先生「慣行農法」生產的米,也是沒有噴除草劑、農藥。另外,他計算氮、磷、鉀的比例,將米糠、果菜皮、飼料用黃豆放到田裡發酵成為有機肥,他觀察這幾年的收成,他說已經可以逐年減少黃豆的用量。
以前只知道農夫收入不好,但沒有確實的概念,在97年台東園丁訓練營2005年冠軍米王、池上鄉大坡稻米產銷班林龍星班長上課分享如下,第一次真正瞭解稻農近半年忙碌1公頃收入不到6萬元(1公頃=3025坪) ,若非大面積耕作或身兼數份工作無法養家活口,那時坐在台下的我心裡好震撼,他們辛苦栽種維繫我們生命,我們吃米飯的人實在太虧待農夫!!
池上鄉一般良質米成本收益分析
|
成本(1公頃=3025坪) |
收入 |
打田 |
1公頃×9,000元=9,000元 |
5,400公斤×24元=129,600 |
插秧 |
1公頃×5,000元=5,000元 |
|
肥料、農藥資材 |
總計=30,000元 |
|
巡田水 |
1公頃×10,000元=10,000元 |
|
施肥 |
1公頃×8,000元=8,000元 |
|
割稻 |
1公頃×9,000元=9,000元 |
|
烘乾 |
1公頃×1,600元=1,600元 |
|
總計 |
72,600元 |
129,600元 |
淨利 |
129,600元-72600元=57,000元 |
簡桂賢先生把退休金投入水稻生產設備,雖有機栽種、自產自銷收入較高,請試算一下,烘乾機30幾萬(至少要2台)、曳引機近200萬、冷藏設備近100萬,要耕作多大面積、賣多少年的米才能回本?原本產銷班已寫好計畫申請補助購買1台色彩選別機,用來減少人工挑掉異色米、受損粒的辛苦工作,然而政府說與糧商衝突,所以簡先生只好自己想辦法。
大家知道嗎?消費者想要每粒米美白晶亮,一台「色彩選別機」100多萬,從成本會計、社會發展:DRAM、面板、LED、太陽能、證券業成為5大慘業、無薪假人數又創新高的角度看,「100多萬」無關生產品質的提升、僅是包裝加工,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是否可以放下「包裝完美」改多多「關注、協助生產」,讓農夫和自己荷包減輕負擔?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