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釐清自身經濟優勢 候選人需定位台灣

2012/01/12 21:14
1,79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自二○一○年兩岸簽訂ECFA以來,雙方貿易障礙減少,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而將生產線外移中國大陸,卻導致許多人失業。歐洲聯盟及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官員曾提醒台灣應注意過度依賴的風險,在金融危機風暴下,預言果然一語成讖。

 依賴單一市場將台灣推入困境,據財政部統計處進出口貿易值資料顯示,今年一至十月份,在出口總值中,光中國大陸就占有27.4%,若持續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台灣經濟恐逐漸被中國大陸影響。台灣在過去幾年中,一直依附其他經濟體生存。台灣的定位在哪?蔣經國執政時期,高雄港在黃金十年計畫下,成功定位亞洲最大貨物吞吐港。

 時至今日,亞洲地區的東京、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藉由政府的規畫,先後成為國際的經濟地標,那台灣呢?近年來以代工產業為經濟命脈,但過去低廉勞力優勢已不復在,也尚未看見其他重要發展,能讓台灣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經濟體。在民主選舉中候選人提的政策往往治標不治本,僅提出短期紓困政策,至於該把台灣「建設」成什麼樣、「定位」為何,在政見裡卻是草率帶過。

 面對選舉,候選人不應為了迎合大眾,只在乎未來四年。台灣真正需要的,是釐清目前所擁有的優勢,並思考台灣在兩岸、國際脈絡下的定位,替經濟尋求一條能長遠發展的路,才能讓台灣在國際中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