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fun木工與趣味 喚保育動物意識
【記者陳孟婕、謝柏晟/新北市報導】台藝大文化創意園區一間工作室內,陳列台灣特有種動物木偶,如帝雉、台灣黑熊等。六隻大小不一淺棕色台灣野兔佇立在白色木櫃內,紅、澄、黃、綠、藍、靛、紫七色台灣水牛排列在木架上。這些都是木趣設計創意總監沈士傑和設計師符麗娟,為喚起人保育動物而作。
符麗娟和沈士傑過去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夜間部,主修木工。二人在構思畢業製作時,因看見德國知名薰香木偶品牌KWO 的作品,除了會吹煙、薰香之外,做的是德國各行各業的木偶,啟發他們以台灣特有種動物為主題,創作系列動物木偶。
「這種東西很精緻,為什麼台灣很少見?」木趣設計設計師符麗娟說,台灣過去除了布袋戲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木造玩具。他希望木工不再只是大型家具,而是將工藝結合趣味與創意設計、在地文化,因此創作一系列懷舊、動物系列木偶。
二○○九年,國立台灣博物館辦周年慶,想要製作台灣珍貴物種紀念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找到了符麗娟和沈士傑,以微型文創輔助計劃,兩人正式在台藝大文化創意園區中成立「mufun木趣設計」,製作專屬台灣的十二生肖木偶。
對於木偶創作的意念與目的,符麗娟說,是希望大家能夠知道這些動物,關懷牠們的處境。台灣的特有種很多,十二生肖是中華傳統文化以地支、動物標記人出生年份。為喚起人們對於本土保育的概念,以台灣特有種設計了十二隻動物公仔 ,藉以保存台灣文化。
有別傳統十二生肖,符麗娟說,木趣設計自二○○九年起陸續推出台灣水牛、台灣石虎、台灣野兔、台灣黑熊。未來還有百步蛇、梅花鹿、台灣山羊、台灣獼猴、帝雉、台灣土狗、台灣野豬、白面鼯鼠。
動物公仔除了造型可愛,也都會依照動物特徵而設計。符麗娟說,二○一○年的石虎公仔耳背上有明顯的白斑,即是依照台灣石貓身體特徵而設計。目前未發行的動物公仔都有雛形,未來也都會依照實體動物的特徵再作修正,讓公仔不僅具設計感,也忠於原型。
木趣設計不只侷限於台灣特有種,符麗娟說, 舉例而言,今年除了台灣黑熊之外,也推出北極熊,以及北極熊與黑熊合體的熊貓。這三種都是瀕臨絕種的熊類,也讓人們認識更多世界上絕種動物。
符麗娟說,為了維持產品品質,木趣設計每年只發行一類型動物木偶。木偶製作過程複雜,新造型木偶的量產,每個角度、環節都會影響到生產模具的開發、製成。製成後送商品檢驗、通過安全規範,最後再以限量編號產出,有編號的動物木偶約一千隻左右。
沈士傑戴上口罩、起動車床,機器聲軋軋作響,將木材旋轉加工木塊,線鋸機切除不必要的木塊之後,以磨砂機平滑外觀,一只圓滾滾的裸色蘑菇隨即完成。「這些木偶木工技法大多採用車床技法,經旋轉加工後,每塊基木都是圓錐狀。」這樣的技法在開模時成本較高、製作較困難,也因此讓這些木趣設計作品走向精緻化。
沈士傑說,創作時除考慮造型在機械上的特徵之外,也得設法簡化加工步驟,提高作品可行性。「但是在簡化過程中,你也要設法保留它的精隨,而不是一味地簡化,這也是我們不斷研究的功課。」
過去曾有顧客詢問,為何不使用台灣特有木頭,如台灣檜木製作木偶。符麗娟說,因台灣檜木很多都是從老房子拆卸下來,光是處理就要花一段時間,如此珍貴的木頭,是應該珍惜使用,用以大量生產,十分不環保。
由於台灣禁採林木,也沒有商業林。符麗娟說,為了減低環境傷害,通常會選擇歐洲商業林作為原料,砍了一棵樹、再種四顆幼苗,承襲生生不息的概念。
符麗娟說,許多設計學生會在木工廠找到廢料,製作成作品售出,補貼平日工錢、以賺外快,但事實上這是不符合經濟效益。這樣的作品以較便宜價格出售,會讓民眾不清楚木偶設計的價值。
符麗娟強調,木頭是天然資源,非取之不竭。台灣現在藝術市集、手作興盛,市面上有些作品是利用廢木料,但符麗娟表示,廢木料是一時之計,設計相關科系得教育學生成本與經營的概念,如此創意設計在台灣才能有足夠的品質。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