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森林紅茶 仙楂腳續飄香

文字-A A +A

E7949f7

【記者陳裕文報導】清晨,南投魚池鄉大雁村從一片雲霧裊裊中醒來。高高的檳榔樹瀰漫著未散的霧氣,而晨光中的茶園,閃耀金色光芒,彷彿在訴說魚池紅茶輝煌的過去。在九二一地震後,魚池鄉為了重振地方產業,將原本的檳榔園改為種植紅茶,並堅持有機栽培以及人工採茶製茶,孕育?令人驚艷的高品質紅茶,同時以「森林紅茶」作為其品牌名稱。
 
魚池鄉的紅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0七年,但真正大規模發展則是在一九二六年,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選擇了細雨霏霏、霧氣繚繞的日月潭貓瀾山,引進印度阿薩姆紅茶和台灣原生的水沙蓮山茶結合的品種,試種三年才成功,當時種植的面積廣達五百公頃,設立五間工廠進行茶葉後製,更年年進貢日本天皇,是不折不扣的御用茶品。

一九六0年代之後因為成本高漲,台灣的紅茶無法與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競爭,茶農在生計的現實考量下,轉而種植一大片一大片的檳榔樹,在南投的山區快速擴張勢力,台灣紅茶曾有的歷史,慢慢被遺忘。直到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地震後,南投受災嚴重,魚池鄉大雁村仙楂腳社區的村民,同樣也面臨失業的困境,六十八歲的紅茶產銷班班長葉金龍,為了讓年老的村民有事情做,把腦筋動到了荒廢已久的紅茶身上。葉金龍在為社區盡份心力的想法下,將自己的檳榔園改回紅茶園。 
 
最早參與推動仙楂腳紅茶業發展的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黃世輝表示,在第一次到仙楂腳的時候,雖然村子裡十戶有八戶在種檳榔樹,但可以感覺得到它在背後有很深厚豐富的文化精神,只要妥善的規劃一定可以重現往日茶鄉的美名。 
 
而對葉金龍來說就是憑著一股傻勁與對紅茶的感情,支持著他走他的紅茶路,隨著低價競爭的紅茶已經行不通,在與茶葉改良場的人討論後,葉金龍決定高品質有機生產的手採紅茶才有市場。

一年兩年三年的時間過去,有機栽培的紅茶,愈來愈鮮綠,品質也大大提升。經過他及眾人的努力,台茶十八號不僅是魚池特有的香醇紅茶,更是蘊含對在地社區濃厚關懷的茶。也因為紅茶的種植,讓大雁村仙楂腳這個傳統小社區,開始有了社區營造的觀念。 
 
他說當初真的就是憑著一股熱情與對故鄉的感情,才能一直堅持下去,中間也有很想放棄的時候,譬如剛開始栽種的前幾年因為氣候不好,收成都報銷了、血本無歸,還好後來收成開始穩定,茶葉的品質也有提升,才讓他有繼續下去的信心。 
 
目前葉金龍還捐出了一塊地,利用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業補助經費蓋了一間茶葉廠,這裡生產出來的紅茶都是有機種植,沒有化肥和農藥,一心二葉的手摘茶葉。 
 
葉金龍說:「我們的茶可以說是品質十分優良的阿薩姆紅茶,日本時代還得過獎的。最多的時候,這裡的阿薩姆大概有兩百公頃,現在,只剩下差不多兩公頃。」 

他想的,不只是賣茶葉,還是全村的未來,他說,目前的兩公頃茶園,可以讓十個鄉親有工作,明年茶園面積擴大到二十公頃,村裡的工作機會也將增加十倍。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74則報導
2,279則影音
71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57

白永恩神父的愛 為身障者打造安身家園

2024-05-20
瀏覽:
871
推:
0
回應:
0
2:57

年少誤觸法網 更生少年現聲分享回頭路

2024-05-17
瀏覽:
2,497
推:
0
回應:
0
2:42

植物染、有機棉  讓服裝與環保共生

2024-05-15
瀏覽:
2,729
推:
1
回應:
0
2:13

好朋友書店 從童書到老後的心靈旅程

2024-05-13
瀏覽:
3,531
推:
0
回應:
0
2:43

林進忠攜手青銀農民 邁向無毒行健村

2024-05-10
瀏覽:
5,330
推:
0
回應:
0
3:00

原民樂舞搭流行樂 演出北漂原住民歸鄉記

2024-05-08
瀏覽:
3,447
推:
0
回應:
0
2:43

半身癱瘓練健力 六度問鼎帕運

2024-05-06
瀏覽:
9,735
推:
1
回應:
0
2:28

鹿港「送肉粽」習俗 陳仕賢出書解密

2024-05-03
瀏覽:
3,863
推:
1
回應:
0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4,856
推:
1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7,344
推:
2
回應:
0

台灣森林紅茶 仙楂腳續飄香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931篇報導,共12,8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931篇報導

12,8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