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豆之味豆腐坊 有機黃豆的栽培

2013/04/15 09:00
3,03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黃涵逸、陳斯穎╱新竹縣報導】還記得小時候菜市場內手工製造的板豆腐嗎?古早味的豆腐沒有化學添加物的汙染,扎實好吃的豆腐由師傅的親手製做。但在講求經濟效益的現代,越來越少人用手工製做豆腐。豆之味創辦人黃學緯,一個熱愛豆腐的年輕人,一頭栽進了堅持以有機黃豆做手工豆腐的行業。

學以致用 推廣有機黃豆  
黃學緯本身畢業於園藝相關科系,一九九三年大學畢業後轉而投入與有機農業相關的工作,但工作內容大多是做研究。直到一九九六年,他進入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並在機構中擔任有機認證推廣員,在當時,有機耕種風氣在台灣並不盛行。黃學緯在一次到日本參加研討會的機會中,了解到日本農民認為有機農業的基礎在於孕育土地,若有肥沃的土壤,便能培育出好的作物,而種植黃豆是滋養土壤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回台之後,黃學緯在推廣有機認證的同時,也建議農民可以採用日本人先種植黃豆來滋養土地,但農民接受意願不高,因為黃豆產值低且需長時間栽種才有成效,黃學緯在推廣之路不斷受挫,但他自己因為體認到黃豆對於大地、生態及人類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不願放棄推廣種黃豆的夢。
夢想的第一步 學習手製豆腐
高中同學的一通電話,讓黃學緯開始編織自己的夢,因為在基金會的經歷,讓他了解許多關於黃豆、有機黃豆植栽的知識,朋友的一句話讓他開始築夢,想開一間有機豆腐店,裡面不僅有他熱愛的豆腐更有他一直想推廣給大眾的有機黃豆。所以一個年輕人開始學習手製豆腐,從無到有,一步步的學起。

黃學緯到處參觀豆腐工廠,首先他去參觀大溪老豆腐廠,增加點概念,更在拜訪台北的百年老廠時,被老師傅毫不客氣地放狗趕人。最後,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有四十年經驗、客家村莊的老師傅,因為老師傅本身有其他工作,做豆腐只是興趣,加上兒子嫌作豆腐太辛苦,賣豬肉好過許多,不願意傳承,所以老師傅便同意在不影響其作息的情況下,收他為徒。於是,在老師傅有工作的那幾天,他午夜十二點便從新竹出發,到基隆山邊老豆腐廠準時參加凌晨兩點的開工,在看師傅手製豆腐的過程中,試圖抓住每個過程的精髓。

回家後,黃學緯不斷的嘗試,一剛開始先在湖口老街旁的菜市場寄賣試水溫,看看民眾對口味的反應如何,後來發現市場的接受度高,也賣得不錯。於是他添購了包裝機,自行尋找一些位在新竹地區的有機商店作為通路,對外販售。而他自己也在二○○○年時,於湖口老街成立了第一家實體店鋪。

而「豆之味豆腐坊」這個名字,其實是來自老闆黃學緯高中時的回憶,這是一家他當時常去的豆漿店,豆漿店的店名就是「豆之味」。恰巧他又是做豆腐的,所以將美好的回憶結合豆腐的產品特性,取名為豆之味,同時也希望他的豆腐產品能展現黃豆迷人的香氣。

有機黃豆的來源
現在經營豆之味,黃學緯說最大的困難就是有機黃豆的貨源。由於台灣種黃豆的農民不多,種有機黃豆的農民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從一開始創業時,要找到貨源就是一大難題。  

為了尋找穩定、品質好的有機黃豆貨源,黃學緯不斷參加國內舉辦的黃豆博覽會,終於在經過三到四年不停的奔波後,於國內找到幾位願意種植有機黃豆的農夫。現在,他的貨源可分為來自台灣及國外進口,雖然已經有本土有機黃豆的提供,但數量仍舊不足,所以需要從國外進口一定數量。但也因為要從國外進口的關係,每次要訂貨前都必須先預估當年需要的數量,這也讓他們的店沒有辦法突然接大訂單。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接,而是就算接了,他們也沒有那麼多的黃豆可以生產數量太大的產品。
黃學緯在尋找有機黃豆源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大多是農夫質疑沒有市場而不願種植,他希望透過自己與其他有機豆腐店的成功,來增加有機黃豆農的信心,進一步推廣有機黃豆的種植。
 
除了貨源的問題,缺少人力也是另外一個困難,平常店裡訂單的豆腐有師父在固定的上班時間製作,但是如果訂單太多時,黃學緯就必須親自熬夜趕工完成。製作豆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長達三到四小時必須待在悶熱的製作環境,再加上製作的過程需全程站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願意投入這個行業。黃學緯說,當然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真的對這個工作抱有熱忱,而且最好能先試著去工廠體驗製作豆腐的過程,才不會傻傻的投入後又適應不良,很快的就選擇放棄。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