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誡》(Dekalog)之<殺人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十誡》(Dekalog)之<殺人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導演:奇斯勞士基(Krzysztof Kieslowski)
編劇:奇斯勞士基(Krzysztof Kieslowski)
年代:1988
一部讓人看了心都糾結的作品。影片透過一位反對死刑的律師與一位青年兇手,對死刑的問題提出質疑。死刑是否只是法律上另一種合法的「殺人」手段,其表現特性仍是對人尊嚴的剝削與價值的消弭。 影片一開頭的畫面,是一面鏡子反映著律師的面貌,訴說著律師內心的掙扎與矛盾,他堅信法律是維護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秩序,而死刑則是另一種以暴制暴的手段。
全片的前半部交叉剪接面試的律師、青年兇手與被害者計程車司機,最後青年在法律的裁決下判了死刑。整體影片的風格極為低沉,導演以昏暗的灰綠色與土黃色調表現出波蘭鐵幕即將瓦解的社會氣氛與髒亂、灰暗的波蘭街頭,並且以鏡頭前遮影的手法營造出極度壓抑的心理氣氛,或是用緊迫的構圖隱涉角色內心的掙扎。 其中幾個部份較為有趣的地方,當男主角在公廁上廁所時,一位身穿體面白色西裝的男子吹著口哨隨後進來,男主角離去時竟把他推倒到水溝中。
這說明了在即使是共產黨社會中仍是有著階級位置的不同,那為體面的青年也許就是身在黨中家庭。另外一幕,就是計程車司機在餵麵包給一隻路邊的野狗,但另一幕他坐在車上,看到路人牽著穿著衣服帶著裝飾的品種狗,便突然按起喇叭把狗嚇得牠掙脫逃跑,表現出儘管在講求公平起點的共產國家中,仍免不了還是有權益位階的區分。
導演主要透過片中兩個死亡的情景來對比並提出對死刑的疑問。當男主角等待死刑時,執行者先行到行刑室做準備,檢查繩子、擺好裝排泄物的接盤、測試腳踏板…等等;對比著男主角在咖啡廳中把繩子一圈一圈的纏在手上為殺人做準備,其實都是一樣的冷酷,最後當男主角即將面臨行刑時,所受到的卻不是人道的待遇,一群人守候在門外一見他走出便蜂擁而上強行抓住他,在吊死的那一幕更是展現出把人當成市場待宰的牲畜般,一群人推擠拉扯把他壓到站台上,立刻套上繩子,另一人飛快的轉著繩子的轉動器,一陣混亂,直到腳踏板打開,男主角雙腳凌空…。人的尊嚴與價值已然瓦解。這樣的暴力與男主角在殺害計程車司機又有何分別,只是這是經過立法上合法的暴力罷了。
此片雖然只是五十餘分的短片,但導演對角色性格的描寫上卻極為深入、立體。男主角雖然殺了人但其實可看出他只是具有一份青少年反叛的特質,像他故意嚇走路旁的鴿群、在高架橋上把石塊往下丟造成車禍,他殺人完全是為了早年被拖車司機壓死的妹妹,片中也可看出他對妹妹情感上的投影,如他離家時偷了妹妹的照片,並到相館把它放大;在咖啡廳中與窗外的小女孩惡作劇,如此細膩刻劃他內心世界的情感。同樣計程車,他基本上也不是品德如何高尚的好人,他寧可與年青妹妹搭訕也不願在冷風中顫抖的老太太或是載酒醉的人,而這也讓他逐步走向死亡。
不過有趣的是,計程車司機與男主角都對小孩給予熱情的回應,當他開車載著男主角在路上時,路邊上一排放學的小朋友,司機很親切的停車讓他們先過,並帶著微笑,呼應男主角在片中唯一的笑容也是在咖啡廳中面對窗外的小女孩。這似乎訴說著,在這灰暗髒亂的世界,也只剩下孩童仍保有最純真的心,以他們的天真反襯這世界醜陋的容貌與人的無道。 最後,影片中出現兩次一個陌生男子的角色,一次是在男主角坐在計程車上的途中,另一次則在獄中,他表徵著審判命運之神,是片中較為形上的意像,不過這不表示影片具有宿命論,而似指涉著社會道德,看著世人的所有行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