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復活(THE WORD)

2007/06/13 21:49
2,199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復活(THE WORD)

復活(THE WORD)

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不論我們所處的位階為何,歸屬與那一類的生活團體,我們都會有自我一套秉持的信念,而通常這信念的生成是透過整體社會發展的影響,歷史與風俗文化的認同或批判,家庭觀念的傳承,這些都深遠的影響與形塑自身意識思維的基本建構。也因為在整個大社會或各國間,都有堅信的理念信仰,如此也造成彼此的對立與抗衡,從個人的口角鬥爭到國與國間的大戰,最後我們甚至忘了相互對立的理由,還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到底我們為何而戰?在雙方的鬥爭中彼此的信仰又為何?

當宗教信仰變成彼此間的排他主義,變成一種壓迫的狂熱,到最後迷失的反而是自己。片中便表現出,一位精神異常的兒子約翰尼斯,過往念的是神學,但在父親嚴厲古板的宗教意識壓迫下,他成了精神病患者,以為自己是耶穌基督,成日喃喃自語地說著聖經中的話。德萊葉在此的諷刺意味著,宗教理應是帶給人生活上的寄託,心靈上安慰的社會功能,如佛洛伊德所言:宗教是人類在進化不完全的過程中,逃避世間苦難的避風港…。但在安德斯的父親,過度的壓榨之下,本以為可以訓練出傑出的牧師,榮耀家庭的信仰,誰知卻成了連自己見了都不耐煩的精神病患。而當他最喜愛的媳婦因難產問題讓大家都提心吊膽時,信仰反而成了他最重的心理負擔,他開始懷疑是否上帝拋棄了他?

所以在片中一幕,鏡頭以中遠景捕捉父親坐在畫面的右邊,後面兩扇垂直木條的窗戶,彷彿成了牢籠一般將他囚禁。類似同樣的隱寓,是家中的一小兒子安德斯,愛上了村內裁縫師的女兒,當他前去提親時卻因為雙方家庭的信仰不同,而遭拒絕。一幕是裁縫師叫女兒去餵雞,她拿起手中的鳥籠,籠中鳥便象徵著她不自由的戀情,另外也是裁縫師作繭自縛的指涉。

而看似精神異常的約翰尼斯,可從兩個面向來看,第一是某種大智若愚的表徵。當世人都還在為了生活瑣事汲汲營營的時候,只有這心無雜念的人可以包容我們的醜惡。一幕是村中的牧師來訪,他對著牧師說道:他以前是建房子的人,但現代人都喜歡自己蓋房子,但又不精通常常是蓋得半成品…。由此隱喻出,宗教間的彼此分裂,自居一塊自身信仰的園地去崇尚。當人們還在世故的去劃分信仰的界線時,那些真正大無私的朝聖者已經在親吻上帝的手了。第二,則是導演做出對宗教腐朽的批判,約翰尼斯是走火入魔的信徒而已,另外兩家因信仰的對決與呆板的墨守成規,則是批判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對「他者」的排斥。

而全片對人性與心理的詮釋,都在德萊葉極簡卻精準的刻劃下呈現,像老父親從一位信仰堅定到事件衝擊後的動搖,經過轉折的短暫喜悅再到失望,到最後奇蹟的顯現。而當媳婦難產開始屋內規律擺盪的鐘擺聲,增強了令人坐立不安的氣氛,也象徵沉重的心跳聲,當媳婦的過世,鐘擺的停止,再到她的復活,鐘擺聲再度延續,聲音與影像串聯起流暢的連續感。

而影片到了最後給人的理念,是真誠的信念與孩童的純真,才是面對宗教信仰該有的社會態度,反之宗教只是帶給人內心上的自我困擾與憂慮,或是挑起百年戰火,如英皇亨利八世篤信新教,但女兒瑪莉一世篤信舊教,當她掌權後以火刑大殺新教徒。另外歐洲內部的三十年的宗教戰爭或對外的十字軍東征,對全歐造成了莫大影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SOPHIE (未驗證) ・ 2009/11/04 14:49

請電我 Sophie ( Ilost your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