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反撥(Repulsion)

2007/06/08 23:12
3,242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反撥》(Repulsion1965)一片是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向超現實主義大師布紐爾(Luis Buñuel)致敬的影片。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興起於20年代末的法國。於藝術創作思想上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潛意識為底本,透過作品呈顯無意識的世界,並以抽象隱喻的手法對當時政治或宗教進行批判,也對美學上進行反動。

反撥(Repulsion

《反撥》(Repulsion1965)一片是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向超現實主義大師布紐爾(Luis Buñuel)致敬的影片。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興起於20年代末的法國。於藝術創作思想上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潛意識為底本,透過作品呈顯無意識的世界,並以抽象隱喻的手法對當時政治或宗教進行批判,也對美學上進行反動。 

影片前提是女主角卡洛和姐姐住在一棟公寓中的生活情形,之後即為一連串的夢魘帶出故事主體。某日,卡洛的姐姐帶了男友來同住,對卡洛來說一個陌生男子就這樣闖入了她的生活,引起了她極大的反感甚至厭惡,他的牙刷與刮鬍刀在未經卡洛的同意就擅自放到她的漱口杯裡,對她無意是一場強暴,在此牙刷與刮鬍刀象徵著男性的生殖器(即為男性霸權的代表),強行置入到象徵女性生殖器官的漱口杯中,這整個符旨意涵說明了這就如強暴一般。 而卡洛對這動作如此敏感及強烈的反感,和先前對一位男子(代表關懷的情感)的拒絕,似乎隱約透露出她曾受到男性的施暴以致把自己的感情幽閉起來,(後面再有討論)逼著她在接吻後急忙去刷牙(感到噁心?),並再次把放到她杯中的牙刷、刮鬍刀丟到垃圾桶裡,即對他們判了死刑。 白天裡卡洛的姐姐未煮的兔肉和半條麵包也出現在夢中,二者說明了姐姐丟下了卡洛和男友去旅行使她失去了倚靠,因為當天姐姐在家做晚飯的主食即為兔肉但卻因男友的一句話就一起出去吃pizza,留下了卡洛一人所以她吃晚餐了嗎?片中沒有告訴我們但應該是沒有,所以在接下來的夢中也看不到她吃飯的場景,這正說明了她是被拋棄的。也因為姐姐和別人跑了所以兔肉麵包就只能放到腐敗。 「封閉」也是此片的母題之一,卡洛把對人的陌生排斥感化為恐懼幽禁住自己(包括心理),在自我的世界中可以很明白的看出,強暴在她的內心所造成的陰霾之深。

 除了《反撥》外,波蘭斯基在其他作品對孤獨的意涵在某種程度上也隱約有所詮釋,在另一名作《怪房客》(The Tenant1976)中男主角到了後半段精神已接近瘋狂狀態時也是將自己關在房間裡,並扮成女人(前房客)最後在陽台對眾人(四週住戶)「表演跳樓」;《水中之刀》(Knife in the Water1962)除了政治上的隱喻外,也探討了人性彼此間距離上的孤獨,導演把三位主角置放上一艄小船上,但角色間的關係卻極為疏離與冷漠。而王家衛對此題材在《東邪西毒》也有著墨,片中林青霞所分飾的兩個角色(兄妹)是在愛情中把自我封閉起來,在自我的天地中寧可相信一句戲言也不相信自己,最後自己跟自己交戰。

另外溫德斯(Wim Wenders)的大作《巴黎?德州》(Paris, Texas1984)中被美國社會文明所遺忘的男主角,最後選擇離開社群,離開兄弟、兒子與自己的老婆。他們大多因為外界所造成的打擊或傷害而形成精神耗弱,而自建天地桎梏其中《怪房客》中在異鄉得不到人情的溫暖、《東邪西毒》因愛而作繭自敷、《巴黎?德州》則是無法在容入文明社會…。所以牆上的裂痕和突如其來的手,意味著外界的入侵,而她自己是毫無抵抗能力,除了尖叫就只能無力的堵住房門而已。由此可推測她當時被強暴是處於完全沒有外援的情況而且自身完全無法抵抗。 

如果依照佛洛伊德的理  論推斷,卡洛可能是在孩童      時期遭害就如《青樓怨婦》Belle de jour1967)中的女主角因為在孩童時期曾受到性侵害,以致無法和丈夫有親密關係上的接觸,必須到青樓中去尋求那荒誕不經的關係。 影片中那曖昧隱晦的基調營造得絲絲入扣,夢境中那恍惚的情緒昏暗的光影,麻木的神情若有似無的可能隨時都會被遺忘,卻又描繪的那樣強烈。 充滿陰影、黑暗的電影氣氛一直是波蘭斯基的母題特色之一,如:《失嬰記》(Rosemary's Baby1968)、《怪房客》、《森林復活記》(The Tragedy of Macbeth1971)。不僅融合了高度的戲劇張力更把人心深層的黑暗,怯懦、瘋狂、冷淡、現實…等在銀幕上解構出來。重要的是角色間的曖昧性,這點讓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和安東尼奧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頗為類似,一個揭發感情生活心理面另一個揭發生活黑暗心理面有時又相融合,《情事》(L’Aventura1985)的最後導演不否定愛情,但卻也不禁使人質疑起來,倆人都在探究心裡問題,結尾也都留下了無可耐何的惆悵。 

對於這種前衛電影或實驗電影不應只抱持同一種觀點去解讀,這樣反而會喪失許多弦外之音甚至抹煞許多更為豐富狂想的看法,好比此片它也可能是結合了夢境、現實、幻想,反映卡洛內心深處的世界與掙扎,又或許導演是在批判納粹黨對猶太人的屠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