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o公民記者/程德昌 屏東】2015原住民工藝大賞—斜坡上的藝術祭10日於縣府大門口舉行記者會,振奮人心的鼓聲及動人的原民古調為活動提前暖身,縣長潘孟安與各領域藝術家齊聚一堂,正式宣告斜坡上的藝術祭21至29日將於lnl原創空間(原禮納里部落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展出,期待「斜坡上的藝術祭」在屏東誕生,在國際綻放。
潘縣長表示,縣府針對原住民文化,發展一系列振興方案,包含年度工藝大賞及音樂大賞,未來也希望能對部落的歷史故事及文史考證作影音記載。縣府在有限的資源內,大力推動原民文化,就是期盼在外漂泊的原鄉子弟能返鄉創作。 早期被稱為山地人的排灣與魯凱族人,因展現的雕刻、編織、建築、鑲鉗、刺繡等精細工藝,而聞名於國內外,其精緻的人文藝術形成,與kacalisian這句古老語言的哲理與思維絕對有密切關係,在斜坡的山林土地間,族人的「手」與「心」交織形成獨特的、精緻的生活美學。時至今日,因為如此特殊的人文藝術背景與思維,造就了新一代排灣、魯凱不少具台灣與國際知名的藝術工作者。
排灣族的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指出,自古以來,大都居住於屏東境內的排灣、魯凱族人都自稱kacalisian,kacalisian這句排灣族語,直譯為「真正住在斜坡上的子民」,意指原住民族,calisi為字根,是斜坡的意思。意味著從創始神話時期,族人們便世世代代真實的住在斜坡的土地上,以南台灣的大武山、大姆姆山、霧頭山為聖山,在斜坡土地上永續傳衍族群的人文藝術、命脈與文明故事。
屏東縣政府原民處表示,「斜坡上的藝術祭」這藝術策展的源起概念,除了開創屏東新亮點之外,也是期望以風災後重建夢想的禮納里居民生活環境為聚點,透過在地三個部落深厚的歷史故事與豐富多彩的古文明藝術為題材與舞台,讓藝術作為橋樑,連繫人與自然,並試圖探討地域文化的承傳與發展,提振部落風氣與素質。而「斜坡上的藝術祭」更希望透過藝術的力量,開創新的原民部落面貌與視野。
2009年侵襲南台灣的88莫拉克颱風,迫使許多族人必須遷離原鄉,也衝擊原民部落的人文藝術與部落生態。屏東境內的三地門鄉大社(parirdayan)部落,瑪家鄉的瑪家(makazayazaya)部落及霧台鄉的好荼(qucapungan)部落,都因為88風災的世紀災難而安遷到山腳下的禮納里(Rinari),在新的斜坡土地上相鄰相連聚集成為命運共同體,雖然無法改變災難的事實,卻可以在遭難之後勇於面對、創造新生契機。
從本土的文明藝術出發,以母體文化為生活養分,與原始祖傳的「古老智慧」對話,開創禮納里居民的現代原創空間,分享原民的藝術美學。 相關活動資訊可上臉書搜尋斜坡上的藝術祭,或洽施佳杏0988-618058/087997419*18。
開唱表演
縣長與貴賓合照
原民歌曲表演
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