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公共冊所 書店與論壇的結合之地

2016/05/06 20:00
2,621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周庭瑄、郭富珊/臺北市報導】鄰近師大,走在泰順街,很難不被「公共冊所」這個有趣的招牌名稱吸引。這是一間位在地下室的二手書店,其中也有「所長」楊緬因親自挑選的新書。除了賣書,公共冊所也不時舉辦講座,關注公共議題,讓民眾來此交流自己的想法與意見。這裡是書店也是講堂,是閱讀也是發聲的地方。

照片

公共冊所書店內閱讀的民眾。    攝影/周庭瑄

從擺攤生意到書店成立

公共冊所最初並不是由楊緬因一個人成立的。大學時期就讀台大人類系的他與哲學系的一位夥伴做過許多生意,包括補習班仲介、文創商品等,其中二手書買賣的生意相當不錯。他們買書來擺攤,順利賺到了錢,賺了錢又再去買書。直到有一天發現錢沒有越來越多,書卻多到無處可放了,於是在二〇一二年時決定成立書店。

關於店名,楊緬因說當初就想取一個能夠引起人們注意、看了就不會忘記的名字,「冊所」玩的是諧音,而「公共」才是店名最主要的意義。除了賣書,楊緬因也希望這裡成為一個促進社會對公共議題或政治事件想法交流的空間,因此公共冊所也不時地舉辦討論和講座,如先前舉辦過的《學術與政治之間》、《苗博雅的反叛之道》等。

另一方面,楊緬因認為「閱讀」其實是一件很公眾的事,現在卻很少有人會把它當作嗜好,「閱讀是一件貼近人生活的事情,所以用書店的形式來促進這個生活型態。」

公共冊所員工林偉強說,由於自己很喜歡書,也收藏許多史料和文獻,在這裡並不會覺得純粹為賺錢而工作,「去收書、造冊的過程中,我其實可以去接觸更多自己在圖書館找不到的史料,或是我自己沒辦法去收購的文獻,給我蠻多額外紅利的感覺。」

不只是書店 還是出版者

除了二手書,書店也有「新書櫃」陳列自己的出版品。舉凡在台灣政治圈非常知名的《叛道》,作者索爾.阿林斯基被譽為美國社區組織之父、社會運動戰術大師,此書教導無權無勢者如何奪取權力。儘管先前已經有中文翻譯版本,內容卻不盡精確還有版權的問題,在二〇一五年,公共冊所正式取得它的授權,也做了更細緻的翻譯。

照片

新書櫃上的《叛道》。    攝影/周庭瑄

「新書櫃」上也有楊緬因親自挑選的書籍。有別於大書店的觀點,這裡不追求暢銷,有些書儘管在網路上討論度不高,或者沒有太多的行銷預算,只要是楊緬因認為值得去閱讀的,就會挑進新書櫃。

邀請大眾一同關注公共議題

這個空間也為想舉辦講座的人提供場地的出租服務,有時遇到自己關懷、有興趣的事,楊緬因也會親自主辦。二〇一六年二月,一群租不起台北國際書展攤位的非政府組織,如台灣勞工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就在國際書展的同一時間,於公共冊所舉辦「2016公民書展」,讓更多的民眾認識這些議題。

而日前一件民眾上網購買白色恐怖時期文件而導致憲兵搜索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大眾的討論,今年三月,公共冊所也舉辦了為期一週的「研究者嚇壞了!連忙出清:二二八~白色恐怖書籍文獻史料展」,在店內提供民眾借閱相關的書籍與史料。

照片

三月於店內舉辦的「研究者嚇壞了!連忙出清:二二八~白色恐怖書籍文獻史料展」。    攝影/周庭瑄

沉潛醞釀 重新開放

公共冊所曾於去年七月關閉,當時楊緬因忙於另外的工作,無法在書店投入太多的心力,乾脆決定休息,「小店的好處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身心狀況來做調整,休息一陣子重新醞釀。」那段期間他也思考了經營模式,是否有什麼需要檢討的地方。沉潛了數月,公共冊所終於在今年二月時重新開啟。
相較於從前,楊緬因說現在書店的氣氛更有活力,他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將在這裡舉辦更多的活動,像是邀請互助團體來聊聊他們的生命故事、小型的音樂演奏會等,「二手書店是一個幌子,它沒有明確定義該做什麼事情,所謂空間的定義其實是沒有邊界的。」不只是賣二手書和場地出租,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展覽,讓這裡變成更有意思的地方。

延伸閱讀

青年共生音樂節 喚起二二八回憶

愛貓的蘇格貓底二手書店

在復古寧靜巷弄找閱讀 時光二手書店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