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學生參與畢製 正面影響大

2009/05/20 23:39
5,557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黃馨俞/嘉義報導】

  相較於一般作品,畢業製作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因此多數學生會較看重畢業展,參與程度也更深入。大學生參與畢業製作除了追求成就感,對於學生未來就業升學競爭力、自我能力檢視、及人際溝通,都有正面的幫助。

  畢業展結束後的人生規劃,是應屆畢業生必須面對的問題,不論學生選擇就業或繼續升學,畢展作品皆可成為有效幫助學生的武器。以今年考取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研究所的江映慧為例,在大學畢業展演出的作品,讓她的編舞能力獲得研究所主考官的肯定。大部分學生參與畢業製作的動機,往往只是實現夢想或展現成果,其實許多相關研究所,都設有作品集的比重條件,學生在選擇參與畢製時,可考慮畢業作品所帶來的效益。畢業展同時也可能是幫助學生進入職場的管道之一,「我在畢業演出的舞台設計被客戶看到,因此找我幫忙設計、接case。」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研究所四年級李榮山說。此外,職場面試、投遞履歷時附帶個人作品集也是獲得聘用的重要條件,且畢業作品通常較為細緻、突出,容易成為進入職場的加分工具。

  大學生在專業科目的訓練,已有一定程度的技能,但從事畢業製作時,卻能讓學生發現實際操作的問題所在。李榮山的畢製經驗,是將所學的劇場概念化為實務,從原本在紙上畫設計稿、完成小型成品,到必須將設計構想,完整呈現在大舞台上。李榮山表示:「頭腦想的跟實際大小很不一樣,預想中的佈景,在舞台竟然有七公尺高。」學習如何調配與修正,是他在畢業製作獲得的寶貴經驗。另外,以傳播相關科系的畢業製作為例,影片拍攝較以往的小作品規模更大、更精緻,如何讓劇組在拍攝、後製的過程中達到最高效率,往往是學生接觸畢製後經常反省的重點。

  大多數的畢業製作,皆以團體合作的方式進行,工作量大且參與時間至少需半年以上,學生們必須不斷與老師、同學及相關人員溝通,人際互動的能力在無形中逐漸累積。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四年級洪人傑說:「畢業製作必須時常與老師、同學連續討論7、8個小時,爭執過後往往會彼此體諒與包容。」除了長時間與夥伴相處合作,參與畢業製作也有機會與不同單位的人士接觸,中正大學傳播系97級畢業生李明慈表示,為了拍攝一場以高中校園為場景的戲,她必須不斷與校方接洽、協調,以免除校方的疑慮。學生舉辦畢業展有機會接觸各式行政單位及業者人士,學習有效溝通及人脈的建立,是舉辦一般活動無法獲得的經驗。

  藉由實際參與的經驗,部分學生培養出對周遭事物更深入的觀察力,也有學生在畢製團隊中找到自己適合擔任的職務,使畢業後的就職方向更加明確。對多數在學生和畢業生來說,畢業製作不只是大學結束前的回憶,更是邁入下一階段的開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