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地區:
分類:
嵌入:
文字-A A +A

前言:這次的媒體識讀期末作業,我們所選擇挖掘的主題是大陸配偶。為何會選擇這個主題呢?是因為當我們小組在討論主題的時候,其中某位組員陳訴了他的認知,對於外籍大陸配偶在媒體上所呈現的與他日常接觸到的事實大相逕庭。媒體上面常出現對於外籍配偶的負面相關消息,她們也在社會上遇到許多平等待遇,例如身分權及工作權的確定保障性。而這些新移民女性,也過是再普通過,也想好好工作,或認真對待家庭、照顧小孩子的堅強母親罷了。因著想要為他們陳訴發聲,也告訴大家我們的觀點,於是我們就決定紀錄下,私底下我們所認識的大陸配偶---小英姐。

 動機與研究討論: 為什麼大陸配偶會嫁到臺灣來?他們又抱著什麼心態?懷著什麼夢?離鄉背井,千里迢迢地到他們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始過一個全新的生活。而臺灣的男性,又有那些是娶了大陸女性?他們又是在什麼情緣下結合的呢? 以下我們從訪問前所蒐集到的資料,其中包括研究文獻及媒體、大眾的認知,我們對此提出分析與討論,擷取後提出我們的看法。

A.台灣男性的角度 一、由仲介介紹: 有許多臺灣男性在國內不容易找到好的對象,例如身心有殘缺者。在對岸尋找配偶,然而最後並無法建立真正感情基礎,所以離婚收場的人很多。 二、親友介紹:兩岸開放探親後,民間的交往密切,從臺灣回鄉探親者,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單身,都有熱心的親友為其介紹對象,早期以老兵返鄉結婚者較多,也有探親者為自己的子女物色對象。 三、臺灣各項企業派駐大陸之工作幹部,因工作關係或地緣因素而結識的對象,是經過交往,情投意合後結婚者,據統計皆甚幸福美滿。且此類配偶大部分都沒有打算拿臺灣身分證的意願,在臺灣的時間也不長,因為這些大陸女婿,有些還需靠太太娘家的人脈及地緣關係,幫助其事業的推展。 四、留學婚姻:在海外求學期間,認識的朋友或同學,經交往而結婚者,此類婚姻因教育程度高,自主性的選擇意識強,返臺後,工作的職類較為專業,且收入也高,婚姻生活也比較美滿。

 B.大陸配偶的角度: 一、早期在大陸,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區分,是很嚴謹的,農村人口想要變為城市人口是非常難且需花費大筆金錢,因此,許多農村婦女可能一輩子也沒出過縣城,更別說到外地去,其實在農村中有些年輕女性,也是有夢的,希望自己能脫離貧窮,看看外地的世界,兩岸開放探親,給了他們一個實踐夢想的機會,也像抓住了浮木。只要有機會離開,他們都不會放過。雖然他們對臺灣一無所知,但他們憑著自我刻苦的信念,認為我在家鄉已經夠苦了,還有什麼地方我不能適應的,憑著這一份勇氣,即使雙方年齡差距三十幾歲,亦毅然嫁過來。這類女性的韌性夠、適應力強,雖然婚姻並非完全美滿,但處事低調,肯忍耐,一切都以取得身分為目標,希望將來多賺點錢回鄉里,改善大陸家中的生活。 二、有些女性已邁向中年且有子女者,失婚後,因無依靠,希望能找一個對象,自己的鄉里或環境周遭的人,由於太了解,反而不容易找到適當的伴侶,臺灣返鄉探親者倒給了他們一個擇偶的機會,在年齡上沒有太多的介意,另外,他們也有一個為子女而作的夢,因為他們在一生中脫不開現有環境的羈絆,又沒有經濟能力,讓自己的子女留學出國或更好的教育環境,因此他們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能有所轉變,由於他們對國內「大陸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的法令不了解,以為自己嫁過去,子女也可跟著來臺灣,結果來臺後,此類的夢難圓,常有所抱怨,亦對配偶的要求也趨於現實,只要有錢就好。 三、出國夢:有些大陸女子雖身居大城市,可是一生中皆嚮往赴國外旅遊或定居,由於自身經濟能力有限,且大陸申請護照不易,據其了解,臺灣的民眾幾乎人人皆有護照,且進出自如,甚為羨慕。也因有此類原因而嫁與臺灣人民的,在訪談的中, 這些些婆婆媽媽們裡面也有許多類似的個案。 四、向「錢」看,釣金龜:就如同媒體或多數人的印象一樣,這些人看中了台灣的經濟能力,因此希望能在台灣安穩的過少奶奶的日子,然而這樣的婚姻大多是失敗收場,畢竟建築在金錢上的愛情是無法換來幸福的。 

小結:總之,儘管多數的印象和個案中顯示出大陸配偶在動機上都伴隨著經濟、金錢、夢想等因素,然而也不能因此抹煞一些真心想再台生活、組一個家庭的人們。我們採訪的對象就是最好的例子。  

回歸到我們的影片影像中的這位媽媽是我們組員李欣彤的教會會友,她是來自大陸的新移民,而由她組成了一個團圓小組讓許多和她一樣有著相同背景的大陸配偶,能有一個抒發的空間。 這個小組的成員從本來的2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兩岸新聞報導獎籌備小組

「第十三屆兩岸新聞報導獎」7月開始徵件

第十三屆兩岸新聞報導獎報名日期從7月1日至8月31日止

此次參賽類別除「專業新聞組」外,特別新增「公民記者組」

凡非專業記者身份,經由網路新聞媒體播映或於學校實習媒體刊登之影音新聞

皆可報名,各類作品只要為民國97年7月1日至民國98年6月30日之報導,皆可參賽。

詳情請參考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116631或洽林佳欣老師,(02)2882-4564轉2467。

3

加入時間: 2009.06.16

彤彤

加入時間: 2009.06.16
2則報導
2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7:04

看清刺青不看輕

2009-06-17
瀏覽:
6,446
推:
8
回應:
0

媽媽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599篇報導,共12,86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599篇報導

12,86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