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遊民UP!社區UP!街頭巷尾攝影展—2009遊民攝影家創作展

2009/10/09 12:28
5,313次瀏覽 ・ 2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發表會

     時間:20091013日下午300

     地點:蔣渭水紀念公園(台北市大同區錦西街53號)(雙蓮國小對面)

首展

      日期:2009年10月13日 ~ 10月19日      

      地點:蔣渭水紀念公園(台北市大同區錦西街53號)(雙蓮國小對面)

巡迴展     

      日期:20091022 ~ 115       

      時間:900 ~ 1700     

      休館:1026日、112

      地點: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台北市長安西路15號)(中山市場隔壁)

 

遊民 UP!社區 UP!街頭巷尾攝影展--2009遊民攝影家創作展

一部相機,透過鏡頭捕捉剎那間生命的感動!

一個希望,找尋遊民與社區共同提升的力量!

一股熱情,來自於攝影創作給予的美好想像!

一份認同,顯現同屬社區與遊民的公民實現!

遊民與社區/社區與遊民的交織,

實踐社區多元,尊重包容的理想。

        伴隨台灣社會民主化,市民社會、社區營造、公民權利等成為社會琅琅上口的名詞,藉由這些進步概念確認肯定台灣社會的向前邁進,人民民主權利的擴張鞏固。然而,卻有一群人,是國家公民,卻被排除在市民社會之外,被汙名化為社區未爆彈,更被否定了其文化、經濟,與社會公民權。

       遊民,被烙上可憐、恐怖、危險的社會標籤,被視為對立於正常市民之外的不正常市民。所謂的正常社會,透過建立身分區隔,將遊民汙名化,進而將其與市民對立,推向分水嶺兩端。然而,這刻板化的社會認知,卻忽視具體的社會現實,以及違反了當代進步的公民權利概念。實際上,遊民並不是真正的和市民生活無所交集。遊民雖然居無定所,卻通常也在固定地理範圍生活,是地方社區的一份子,與當地市民共同呼吸生活,共同看著鄰里的日出日落。同時,全球化迅速擴大了人們的行動,所以當代的公民權利,當地的社區參與,不應囿於當地法定住民身分,而應與時俱進的包括住在當地卻時有移動的人們,例如外國學生、外籍配偶、和遊民。 

2009年,街頭巷尾攝影展,期望藉由攝影機的鏡頭,突破社會盲點。透過遊民攝影家的創作,看見禁錮於刻板印象之外,遊民牽繫於社會,對於暫棲/落腳當地社區之人事物的豐富情感。除了同時舉辦戶外與室內攝影展外,以行動進入社區生活外,今年展覽的另一重點是突破人像攝影的困難,紀錄了豐富的社區生活。深刻的社會歧視人為的製造了市民與遊民的對立,社會汙名亦使遊民攝影家對於社會參與拍攝人像感到困難。相較去年人物拍攝的羞澀,今年工作坊在成員信心增長,相互扶持鼓勵,以及名攝影家謝三泰的指導陪伴下,漸漸的跨越扭曲人心的社會敵意,勇敢的與他人互動,紀錄彼此,紀錄當地社區,也開啟社區與遊民交會的橋樑。 一幅幅公園、街道、河堤、社區之中的景致,展現社會底層遊民的視界與創作美學,也體現了遊民鑲嵌於社會,與社會交融互動的社會真實。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Julia (未驗證) ・ 2009/10/13 11:35

盈靖
可以放一些照片到PeoPo上跟更多人一起分享嗎?

Julia

bruce80399 (未驗證) ・ 2009/10/20 02:07

可以轉錄這篇文章到網誌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