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再見黑狗

2019/10/28 19:52
2,697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黑狗來了

 

黑狗象徵憂鬱症的由來,來自於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日前韓國女團f(x)前成員雪莉因憂鬱症困擾多年,選擇結束年僅25歲生命,使憂鬱症議題再次引發熱議。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碩士班二年級 何心瑜:「在臨床上面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的角度去看,例如生理上他們可能會具有一些先天的脆弱性,包含遺傳因子,或是大腦神經的傳導物質的一些機制可能會影響他們,然後有一些早期的生活壓力事件也有可能會讓這個脆弱性增加,使得他們被引發憂鬱的鬱值會比較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09年全球三大疾病中憂鬱症排名第二,而台灣服用抗憂鬱藥人口從94年七十九萬人到107年達到一百三十萬人,顯示台灣面臨變成憂鬱島的危機。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碩士班二年級 何心瑜:「如果以相機,一個照相機的概念去看的話,憂鬱症的患者他們在認知上面,他們可能是帶有一個負向的濾鏡,貝克理論就有提到說,他們看待自己跟看待這個世界、看待這個未來都是比較負向的觀點。那在行為表現上面,有些患者他們在動作上或是對外界刺激的回應,可能會需要比較久的時間,他們可能會因為自我照顧的能力下降,然後會呈現一些比較沒有精神的樣子。」

 

藍色少年的煩惱

 

憂鬱傾向患者 小月:「我覺得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但我真的會不好到覺得自己好像需要看醫生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因為工作或是活動的壓力。身體上其實變化算是沒有那麼明顯,就是會變瘦、氣色會很差。其實心裡上如果不跟別人講的話,其他人是不太會發現,有些太負面的情緒怕身邊的人會難過。」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碩士班二年級 何心瑜:「比起過去,現在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在學習跟工作上其實也都更加的競爭,那也增加了使用科技產品的頻率,那一方面可能會使得生活節律會比較不穩定之外,另外一方面,則是虛擬世界跟現實世界的交融可能會形成更複雜的環境刺激。」

 

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連年攀升和高科技產品的使用與沉溺息息相關,年輕人身處於複雜的環境刺激當中,成為青少年容易誘發憂鬱症的主因。而台灣蓄意自我傷害人數逐年攀升,其中十五歲至二十四歲青少年中,自殺率佔12.3%,成為青少年十大死因第二名。 

憂鬱傾向患者 小月:「想要傷害自己是一個心裡面會一直重複跟自己說的一個聲音,就你可能想過千百萬次到底怎麼自殺才不會痛、到底怎麼自殺別人才不會太難過、怎麼樣處理後事會比較快,讓別人不用那麼多困擾,但是始終沒有那個勇氣可以做出這件事情,因為對家人跟朋友的顧忌還是太多。但是當你看到有一個人真的做出這樣的事情,你就會問自己說,你現在還想嗎?你還怕嗎?」

 

不要對我說加油

 

憂鬱傾向患者 小月:「那其實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沒什麼意義,因為不是想想才會跑出這樣的念頭,是因為我們不由自主的會這樣子想要傷害自己、想要逃離這個世界。」

 

憂鬱症患者友人 柯宜育:「 多鼓勵他們,但不是跟他們說什麼加油,我覺得那種話聽在他們耳裡,可能他們就會覺得說你是不是在同情我,但是我覺得他們要的不是同情、要的是陪伴。就是只要好好得在他旁邊支持他、然後聽他說的話,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根據董氏基金會進行的「大學生主觀壓力源和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每四個大學生中就有一人受憂鬱情緒困擾。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碩士班二年級 何心瑜:「其實每個人罹患憂鬱症主因都有可能具有很多的個體差異,但是大學時期可能會遇到很多成年早期的困擾,包含我們可能大四或研究所的時候,有人要畢業可能就會遇到一些生涯發展的問題,或是有些人剛進到大學的小型社會當中,就會產生一些同儕間的人際相處的問題,或是說伴侶產生一些相處上的親密關係的問題,這些都是大學生可能會有憂鬱的一些原因。」

 

再見,黑狗

 

憂鬱傾向患者 小月:「那一天坐下來然後看著我媽,然後盯著她很久,但是都不敢講,但是我媽一看就知道我有事情,我其實我開始哭才開始跟她講,然後我媽就是跟我說有這個念頭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要講出來,因為如果不講出來就沒有人可以陪你,你不努力也是可以的、你不完美也是可以的、你做錯事情也是可以的,沒有什麼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好,因為人本來就不是完美的。然後我覺得這是從心情不好到心情好的一個最大轉折。」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碩士班二年級 何心瑜:「近年來有一些電影或是影片、節目,都會開始對這些精神疾病,或是說這些患者他們的行為表現進行一些拍攝或是分享,可是其實不一定裡面都是正確的,但是可以提升我們大眾對這個議題的重視,那隨著我們對於憂鬱的理解越來越多,自然而然對他們的接受度就會更高。」

 

憂鬱症是「早治療,預後佳」的疾病,甚至是可以痊癒的。面對當今社會的各種挑戰,精神疾病比我們想的更普遍。當我們想像自己生病時想要得到如何的對待,就能在面對憂鬱患者時,能多一份體諒、少一份批評,不僅能增添社會美景,也是幫助他人的一步。

 

憂鬱傾向患者 小月:「每一個人的痛苦都是真的,沒有辦法幫助自己的時候,我只要說了就會好一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