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叢林裡的史前遺跡 小來公園展示惠來遺址
【靜報記者 楊于萱/台中報導】台中市區裡現代化的鋼筋水泥建築林立,現在出現一座以史前文化惠來遺址為主題的公園綠地,也是一個教育園區,公園內的展示棚架展出現惠來遺址出土的文物,除了設有模擬當時考古挖掘出來的界牆及坑底,還有挖掘出來的人骨、獸骨、陶片等文物的模型。
台中市惠來文化協會希望透過「小來公園」的展示區,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在地文化,尤其它是在市區發現的遺址,有別於其他位於郊區的遺址,更接近市民,在教學上比較方便。
位於台中市河南路附近,七期重劃區144號抵費地的「小來公園」是以惠來遺址挖掘出的第一具未成年人骨「小來」命名。據台中市惠來文化協會理事長楊智仁提供的資料,小來公園佔地大約0.9公頃,包含展示棚和公園綠地。展示棚旁綠色植物形成圍牆,棚內原地重建的考古坑為八乘五平方公尺,設置模型重現當時挖掘到的灰坑(陶片、垃圾堆)、大型與小型動物獸骨棄置堆積、柱洞及建築木構遺留,而柱洞則是唯一不是模擬出來遺址模型,還有文化層位堆積、陶片棄置堆積區、筏子溪沖刷堆積層、石器和墓葬。
最值得關注的是墓葬,這些墓葬為「俯身葬」,亡者頭朝向北、臉朝向西,楊智仁說:「這可能代表對祖先的尊敬,雙手向後做出『背』的動作有背先人的意思,頭朝北方、面朝西方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宗教信仰,但是現在已經很難證明。」這些墓葬實際上就葬在屋子旁,楊智仁表示,這是亡者還在家屬身旁的意思。
小來公園屬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管轄,但該遺址目前還不是法定遺趾。台中市惠來遺址保護協會會長劉曜華表示,由於該地段地價昂貴,是新市政中心第八種專用區,市政府規劃為展覽場類用地。政府遲遲未發佈公告為市定遺址,甚至園區各項設施的問題,都是透過社會運動向政府反應才漸漸改善。
劉曜華說:「那塊展示區一開始還只是鐵皮屋頂遮雨,八八水災時因排水不良使整個遺址展示坑泡在水裡,這些問題也是在不斷向政府提出訴求才得到回應。」因此,他認為政府在敷衍了事,只看商業利益,不重視文化遺趾。
該協會的陳炅宏也說:「市政府當初還有意異地重建,將惠來遺址移到科博館重現,遺址發現地則繼續開發做商業用途。」他認為市政開發、商業利益和文化保存三者並不會產生衝突,文化也是發展觀光產業的重點之一,政府應有遠見,正視文化重要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