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我是為你好!親子關係的窒息空間

2020/03/30 20:03
2,448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情緒勒索是什麼?你可能正在經歷

你是否曾經在生活中被堅持要求做某件事,卻沒有轉圜的餘地?這樣的行為如果來自你的家人、朋友或是伴侶,那你很可能已經被情緒勒索了卻渾然不知。「情緒勒索」是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等等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此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是你要的 不是我要的

 

在青少年求學時期,父母時常以「我是為了你好」,要求子女做出和個人意願違背的決定,這之中除了愛之外,可能也有著情緒勒索的成分。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三年級 杜維柔:「一開始就是想說,那我就直接就業就好,可是我爸媽就想說,只讀到大學競爭力會不夠, 就一直跟我講說要讀研究所,要不然找不到工作,還一直威脅我說,從小栽培你到大,結果讀到大學就不讀了就放棄,他們花很多時間跟精力在我身上,都浪費掉。」

 

家長 陳小姐:「我不覺得這樣是情緒勒索,因為我們是基於愛小孩關心他,我覺得小孩子有時候會濫用情緒勒索這個詞。」

 

是關心還是勒索?

 

家庭中的情緒勒索,常常因為關係的親密而被忽略,但其實情緒勒索的心理狀態和關心大不相同。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姜定宇:「情緒勒索他會讓被勒索者,產生持續而強大的壓力,通常是意識到說今天他做這件事情,可能並不是因為對方尊重自己的需求,對自己的孩子要考研究所,或者說是成績要名列前茅這件事情,有時候很難分辨到底是為了誰。那一般來講就是,在長期的親子互動當中,小孩有可能會歸因為,這都是父母的需要不是我的需要。」

 

溝通承擔價值 情緒勒索這樣解決

 

而在出現情緒勒索這種緊張關係時,我們究竟要如何面對和解決?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姜定宇:「鼓勵去跟自己的父母溝通,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需要,希望父母親能理解,不聽話不代表我不愛這個家裡,或不愛父母親,只是有自己的冒險需要去做,有自己的自我價值需要去探索。」

 

當被勒索者跟父母,談及自己的需要和被尊重時,可能會導致關係斷裂,但當你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和對於自我價值的信心,才能逃離情緒勒索的黑暗關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