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昌冊店 獨立書店不放棄的重生
一家隱身在nova商場內地下室的書店,與商場內琳瑯滿目的數位商品相比,書店的存在,顯得獨特與珍貴。走進冊店,有著明亮的空間,給予讀者沒有壓迫的放鬆。走過風風雨雨,曾是許多莘莘學子的回憶,歷經經營場地的更迭,從嘉義市的仁愛路到中山路,再到目前落腳的新榮路,頑強的存在,正是老闆蔡政哲對實體書店的不放棄,重視對其父親開書店的初衷,才能讓冊店有再次重生的機會。
老闆訪問:「我們之前是在北港,從小我們家就開書局,所以我當完兵退伍以後我就來嘉義自己開第二家書局。仁愛路那邊我們經營了大概十五年,再來承億那邊大概經營了兩年半,之後我們搬來這裡。書局對我來講是我從小接觸的行業,所以我希望把這個招牌繼續下去,所以我的堅持就是繼續開書局。」
書店也結合文創,提供空間讓文創商品在書店擺設與販售,讓唐寶寶的作品有空間可以擺放,也讓學校的咖啡社團有機會可以擺攤實習,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書店的豐富度,也可以吸引不 同的人前來駐足。而在崛起的網路世代,人們到實體書店購買書籍的比例,不復從前。但實體書店著實有著書本的溫度與溫暖,但它有時會變成只是民眾前來窺探書籍與試閱的媒介。
客人:「那實體書店還是有差別就是可以看,然後有些時候其實可能在逛書店的過程當中,會看到其他一些自己其實也有興趣的領域,然後也可以針對這個地方開始去做研究。那所以其實我覺得實體書店在這方面還是比起網路書店還是好啦。如果很明白自己要買什麼的話,那或許網路書店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像不知道自己想看什麼,或者想要去瞭解社會上一些跟自己的領域以外的東西,那或許實體書店還是一個比較好可以去做參考的選擇。」
現今,經營獨立書店被許多外力所影響,實體書店經營者有著無奈,也有著感慨。
老闆訪問:「網路書局的便利性越來越便利,它的速度什麼的,而且它越來越集團化,對我們獨立書局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這個過程中我也有好幾次想放棄,因為實體書局真的是很不好經營。它的來購數一直在雪崩式的下降。」
書店,像是城市的驛站,給予繁忙的人們,喘息沈澱的地方。但書店,也像墨洋中的孤舟,等待人們給予多些支持,為它注入新的希望。因著蔡政哲先生的堅持,才能讓屹立近二十載的冊店得以延續新生命。
公民記者 李冠瑩 嘉義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