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 看見改變的可能
公民記者 廖翊均 報導
懷舊的建築、絡繹不絕的遊客,從7月18號到26號,一場特別的展覽,在台北萬華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展開,展覽中的作品都出自於重刑犯之手,不管是書法、圖畫,都呈現出有別於大眾想像的一面,主辦單位希望透過《後來的我們》這次展覽,讓大眾更去思考人性與人權。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林欣怡:「那如果說我們願意多投入一些心力,我們願意多做一點事情,我們願意督促政府 可能思考所謂的監所改革,或者是死刑的替代方案的話,那會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會不會我們就不會只學習到,只用死刑來解決我們的犯罪問題,所以後來的我們是後來的他們,也是後來的我們,我們希望來看展的每一個人,也會成為一個主體,然後一起來跟我們思考這件事情。」
展覽則分為四個部分,除了有書法作品,更有佛像、山水等多元的水墨繪圖,同時播映死刑犯同學的書信,以及透過動畫演示監所內的一日作息,現場更特別規劃出了 受刑人所住的1.368坪的小空間,讓民眾透過體驗這個模擬空間,去思考有無改善的可能性。
民眾:「當你在創作一個作品,就是藝術作品啊,或者是說一些工藝作品的時候,你的心是會很平靜的,然後會覺得時間流逝的很快,我覺得我在他們的作品裡,也有看到一種心靈平靜的感覺。」
這次展覽接著也會在苗栗以及台南展出,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希望透過藝術的媒介,展現死刑犯同學們更多生活上的面貌,期望大眾經由看過這些同學們,在監所上課完所繪製的作品,能去思考人改變的可能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