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傷疤—目睹兒的內心世界
這天是小女孩的生日,在他的日記上充滿著一家人和樂、溫馨的場景。然而,身旁傳來的卻是父母激烈吵架的聲音。小女孩並沒有看見門外的情況如何,但「看不到」就沒有受到傷害嗎?
「目睹兒」指的是孩子雖然沒有受到家庭暴力的傷害,但卻間接感受到家暴的情況。目睹的形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現場目睹家人受到言語、肢體的暴力;或是並未看見,但聽到了家人的吵架或打鬥的聲音;也有可能在事發過後看見家人身上的傷痕或是家中毀壞的物品。
短片〈日記Diary〉導演 葉亦真:我爸媽吵架可能一開始是互罵嘛,後來就開始吵得很兇,然後就開始丟東西啊。我媽也會跑進房間,就是躲在房間裡,然後我爸就會時不時的暴怒,衝進來吼幾句。
短片〈日記Diary〉導演 葉亦真:我比較可以自己去復原這些問題,但是弟弟比較沒辦法。(弟弟)有一些蠻明顯的症狀,像是他會一直不斷地去洗手,碰到甚麼東西都要去洗手,然後都會洗到手破皮流血。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羊之家 社工員 邱郁茹:目睹兒一般呈現的方式,一個是「攻擊」,攻擊其實他們會直接的攻擊或者是亂丟東西;另外一個是「逃」,就是他們會比較用逃避的方式,譬如說會用迴避的說「不知道」呀,來回應他們對目睹的一些議題的反應。那另外一個是會比較呈現「呆滯」的狀況,有點像是解離,他(目睹兒)會持續做他自己手上的事情,但是對你的問話或是去想關心他的狀態其實是非常疏離和隔絕的。
小小年紀的孩子卻要經歷如此可怕的場景。他們不知道該找誰幫忙,而身上沒有任何傷口的他們,更是經常被大家所忽視。長久下來,孩子們再也無法相信任何人。
短片〈日記Diary〉導演 葉亦真:我以為社工是要幫助我,可是那時候他卻是有點像是告訴你「你做錯了甚麼」,就是妳(葉亦真)如果聽爸爸的話去收碗筷阿那些東西,他就不會生氣了。所以妳要孝順,要體諒父母。會越來越覺得就算跟外界求助可能也不會得到甚麼效果。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或焦慮而不敢說出自己遇到的問題,這時候社工員會透過「遊戲輔導」,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羊之家 社工員 邱郁茹:在跟孩子剛開始接觸,其實他們因為經歷家暴的這些狀況,他們對於整個世界,對於大人是覺得很糟糕,覺得沒有人可以保護他們跟可以信任的。孩子其實在遊戲裡面是反應最明顯的,所以可能透過他們在玩遊戲的過程,譬如說玩哥吉拉好了,他們可能就會呈現他們平常在家看到的衝突的畫面,或者是他(目睹兒)可能因為有些創傷的反應,就會像做惡夢,他可能就會用這個哥吉拉來呈現他在惡夢裡的這些狀態。
隨著目睹兒的個案逐年增加,社工員們逐漸重視針對目睹兒的服務。然而,無論是一般民眾、家長抑或學校老師,對於「目睹兒」的認知仍然不足,甚至可能出現誤解及迷思。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羊之家 社工員 邱郁茹:想要透過雲端的方式,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跟專業人員能夠知道目睹的辨識,然後一些知能跟可以怎麼輔導;提升家長在親職功能上,其實可以透過一些專業的知能去知道我跟孩子的互動跟去家暴其實對於孩子的影響程度是到哪裡。
我們都可能經歷過家庭的爭執,但孩子的發展歷程不應該壟罩在恐懼的陰影中。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擁有家庭的幸福,若能及時發現問題,並伸出援手,目睹兒的心門便將再次為這個世界敞開。
公民記者 龔芸可 台北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