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看不見的傷疤—目睹兒的內心世界(參賽作品)

2020/11/02 01:28
2,058次瀏覽 ・ 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這天是小女孩的生日,在他的日記上充滿著一家人和樂、溫馨的場景。然而,身旁傳來的卻是父母激烈吵架的聲音。小女孩並沒有看見門外的情況如何,但「看不到」就沒有受到傷害嗎?

「目睹兒」指的是孩子雖然沒有受到家庭暴力的傷害,但卻間接感受到家暴的情況。目睹的形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現場目睹家人受到言語、肢體的暴力;或是並未看見,但聽到了家人的吵架或打鬥的聲音;也有可能在事發過後看見家人身上的傷痕或是家中毀壞的物品。

短片〈日記Diary〉導演 葉亦真:我爸媽吵架可能一開始是互罵嘛,後來就開始吵得很兇,然後就開始丟東西啊。我媽也會跑進房間,就是躲在房間裡,然後我爸就會時不時的暴怒,就衝進來吼。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羊之家 社工員 邱郁茹:目睹兒一般呈現的方式,一個是「攻擊」,攻擊其實他們會直接的攻擊或者是亂丟東西;另外一個是「逃」,就是他們會比較用逃避的方式,譬如說會用迴避的說「不知道」呀,來回應他們對目睹的一些議題的反應。那另外一個是會比較呈現「呆滯」的狀況,有點像是解離,他(目睹兒)會持續做他自己手上的事情,但是對你的問話或是去想關心他的狀態其實是非常疏離和隔絕的。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或焦慮而不敢說出自己遇到的問題,這時候社工員會透過「遊戲輔導」,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羊之家 社工員 邱郁茹:孩子其實在遊戲裡面是反應最明顯的,所以可能透過他們在玩遊戲的過程,譬如說玩哥吉拉好了,他們可能就會呈現他們平常在家看到的衝突的畫面,或者是他(目睹兒)可能因為有些創傷的反應,就會像做惡夢,他可能就會用這個哥吉拉來呈現他在惡夢裡的這些狀態。

隨著目睹兒的個案逐年增加,社工員們逐漸重視針對目睹兒的服務。我們都可能經歷過家庭的爭執,但孩子的發展歷程不應該壟罩在恐懼的陰影中。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擁有家庭的幸福,若能及時發現問題,並伸出援手,目睹兒的心門便將再次為這個世界敞開。

公民記者 龔芸可 台北 採訪報導

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 台北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